与同学说 6

从情节侧重上来讲,一般这类,写等人,然后久等不来,终于来了时全文立马结束,这样的安排是一个“范式”。好处是,可以避免描写寻常见惯的细节,因为那会很无趣。这一点,就已经体现在本文的后半部分了。所以重点放到等上,极力渲染那个关键点到来前的种种举措,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可以参看契科夫的《变色龙》,那里,狗的主人一直反复不定,等到终于确定是大人物家的爱犬后,立马几句结束。也就是说,真正要表达的东西,已经在前面的等待中实现了。
冷清秋 发表于 2013-3-9 08:11 http://www.xiaoxiaoshuo.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6" />
从情节侧重上来讲,一般这类,写等人,然后久等不来,终于来了时全文立马结束,这样的安排是一个“范式 ...
辅导员辛苦了。您一次次的具体指导,让我感动。因为功力不足又没有时间学习,时常失去信心。看到您无私地付出,我不能不坚持学下去。我感觉收获了很多,谢谢您!这就去认真看看《变色龙》。
善主 发表于 2013-3-9 22:41 http://www.xiaoxiaoshuo.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6" />
辅导员辛苦了。您一次次的具体指导,让我感动。因为功力不足又没有时间学习,时常失去信心。看到您无私地 ...
李季好,其实学习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然后知道有很多东西需要学,接着学到了不少东西,然后又发现自己很多都不会,接着继续学习的过程。知道自己有不足,这是进入学习状态的第一步。而面对不足,能否克服沮丧情绪继续前进,是对人的一个考验。文学创作不是一下学会的,而是一点一点地吸收,最终汇成蓝图。
另外多说一句,和情绪一样,学习中,当开始试着掌握一些新的技巧和理念时,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创作水平上的波动。出现的原因是,暂时放弃了一些先前熟稔的写作习惯,而采用了掌握还不到位的一些技能。但这种反复却是必须的,不然就只能在自我熟悉的圈子内写作,而难以写出完全不同的东西,而这种自我重复,无异于创作生命的停滞。这些情况都会一一遇到,这里先提个醒。
此外,和同学们交流既是我的责任,也是提升自我认知的一个有效途径,更何况,写作的人,交流不足,很容易变得固步自封。因此交流也是创作的一部分,希望你也能学会利用这种形式,促进自己的创作。
还有,对于初学者,揣摩经典作品的写作方式,试着学习借鉴,是很有必要的。但要学会如何去学。比如欧·亨利《麦琪的礼物》,文章的核心设计,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变得没有价值,因此文章内男主人公卖了怀表购得梳子,而女主人公卖了头发买了表链。结果两件礼物彼此都没法用。然后,再在这无价值的两件物品中展现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那无声的关爱。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也就学到了一种写作策略。再举一个例子:
国外作品,作者不记得了,名字好像是叫做《窗外》,讲那个病房只有两个病人,其中一个病人让人倍加羡慕,因为他的床靠着窗子。另一个病人头部无法移动,离窗子又远,每天只能听对方给他讲述窗子外面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讲得另一个病人发狂嫉妒。因为这么单调的日子,对方竟然可以独享那个窗外的一切。一天晚上,窗子旁边的那个病人突然病发,连按呼叫电话的力气也没有了,另一个病人就那样默不作声地听着。天亮后护士才发现那个人死了,就移送走了。另一个病人趁机要求换铺到窗户那儿。这真是太好了,当护士都离开后,他急不可耐地用力扭转头,但是,他看到的只是一面墙。
看,这也是一片用后来的无意义否定先前的有意义的举动,以此来完成主题的。只不过这篇是进行了否定。
学会从作品中总结其写作策略,然后注意观察采用类似策略的其他文章,并对比其中的变化,这就是深入学习的一个办法了。但都不急,努力下去,学一个是一个就好。时间最后会见证一切。
冷清秋 发表于 2013-3-10 11:10 http://www.xiaoxiaoshuo.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6" />
还有,对于初学者,揣摩经典作品的写作方式,试着学习借鉴,是很有必要的。但要学会如何去学。比如欧· ...
由衷感谢清秋辅导员的指点,在这里能学到知识,写作上不断地进步,是我来这里的目标。我会多多学习,您的文字我已经保存到文档里。这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是一份深深的情谊。在这里,向您表达我深深的敬意!问好清秋辅导!
善主 发表于 2013-3-12 07:18 http://www.xiaoxiaoshuo.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6" />
由衷感谢清秋辅导员的指点,在这里能学到知识,写作上不断地进步,是我来这里的目标。我会多多学习,您的 ...
问好李季,里面有一个记忆上的偏差,《最后一片藤叶》是《麦琪的礼物》之误,已经修正。都是欧·亨利的作品。而且两者采用的也是同一种设计方式,就是把“价值的丧失和重新以另一种形式获得”作为达成主题的关键设计。
像前者是通过一个老人的死来唤起一个年轻生命的再次振作,而后者是通过没有使用价值的礼物来传达出那种无法估价的相互关爱。
可以注意到,作者使用这同一种设计,写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篇文章。很明显的一点改进是,一个是发生在熟人之间(夫妻)一个是发生在相对陌生的人之间(近邻)。另外一个是相互扶持,一个是透支自己的生命来挽救对方。这些,就是要在阅读中学习的地方。就是所谓的“消化”。如果读了没有达到这一种程度,那么就需要不断的继续努力。但即便努力了也不会轻易达到,因为没有这一经验或者是意识,所以交流讨论就变得很重要了。因此,说千道万,学会和同学们在论坛交流,尽量把自己的感受和一些能想到的建议分享出来,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别人的不同意见,这才是真正的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学习的态度。
学习不能成为哑巴,没有充足而且有一定深度的交流,写作意识很难迅速挺高,而也不容易快速发现自己写作上的问题。不需要多,每天认真回复两三个帖子,探讨一个半个问题,即便是如此微小的日积月累,天长日久之下,也会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成长了。
因此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急不躁,保持适当地沟通,每星期至少都能有一篇习作,坚持每天都读两三篇作品,认真分析一篇名家的经典之作,这些最终都会汇为成功的阶梯。不需要费很大劲,只要每天都做那么一点。
另外无需这么客气,写文字开始大家有先有后,但是爱文字之心却是一模一样,并无区分。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