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念去去
念去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616
  • 关注人气:1,6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节的反向推演——读《谁让你做主了》

(2012-06-25 21:00:54)
标签:

杂谈

情节的反向推演

——读《谁让你做主了》

文□冷清秋 

 

  不是黄钟大吕的小小说,有时却可以是根绣花针。虽呈现不出宏观上的体积,但在细微中却有同样不输人的密度。这便是《谁让你做主了》这篇文字在文体意义上所表现出的最大特征。

  纵观全文,其间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情节的起点却充满怪异。作者以这样的一句话“大家在工地上干了一个月,竟然按时领到了工钱。”  来开篇,打破常理。当然,这种怪异只是一瞬,下边的情节开始进入正常并一直保持到接近结尾,但就在那最后的关头问题暴露出来了, “苇子也眯着眼睛看着大伙,一脸茫然”。此处的意味显然不是作者要和读者拼智商,因为这“茫然”的无法破解,起自于“正常的逻辑却招致了混乱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一,苇子提议出行是没错的,花钱不算多,进城打工一场,偶尔玩玩逛下无可厚非;二,毕竟钱已经出了,玩就要玩个痛快,既然小岛也在行程项目之内;三,既可以玩,也顺水人情给蔓子一单业绩。但最后得到的却是同伴的抱怨,自己无法言说的压抑,以及蔓子因被投诉而哭的红肿的眼睛。

  那么,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啦?是简单的好奇心所致么?可既然出来玩,不就是要四下看么,碰着风景不去看还叫出来旅游么?再说,钱不是都付过了么?这哪里有错?但问题却偏偏就出在这儿。答案本就没有那么复杂。因为苇子碰上的这情形,其实如同大热天口渴的人大口灌水,结果反被呛得干咳不止。

  理解这一点自是不难的,因为“钥匙”就在开篇——就是那怪异的“竟然按时领到了工钱”。而这,便是一切混乱之源了。

  你不妨假想,如果苇子们无法按时领到工钱,怎么会去“穷开心”?因为领不到工钱,要么窝在窝棚里怠工,要么继续等新的活下来;而工钱被拖得久了,还要找工头讨要说法,甚至想办法讨薪。而一旦讨薪就撕破了脸面,对于只身进城来打工的他们来说,举目无亲,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如此。毕竟讨薪之路的坎坷,甚至血腥,和被围观近年来在电视上都获知许多。而那些并不是他们想要的。

  所以,这便是苇子的困惑所在了——为啥劳动了却不能及时得到报酬?为啥出了钱却不能玩得痛快?为啥“我们”就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过活?而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是什么造就这一切?

作者没有直接回答。读者或许有各自的理解。但套用历史的结论,“每一个转型期,都会有某些人群,沦为社会改良的牺牲品”,而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显然,就是苇子们。

所以,表面上你读到的《谁让你做主了》似乎是一篇好心办了错事偏喜剧风格的文字。但前后对照阅读,结合开篇和后续的不同寻常再来联想这别有意味的题目。那么,苇子最后的表情,和那句“谁让你做主了”怎不让人的内心瞬间五味杂陈?

这便是此篇最为突出的地方了,同时,也让我们见识了“小小说”其实并不“小”。 非但不小,且蕴含的东西很多。于是,这篇《谁让你做主了》的味道,也就在这不经意间弥散出来了。

只是,你闻到了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