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来共享
(2011-12-28 15:58:42)
标签:
杂谈 |
概念化
何为概念: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比如从白雪、白马、白纸等事物里抽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得出'白'的概念。
"概念"大致有两种含义:较宽泛的是指"心中的观念、想法",大约相当于"可被明确意识到的稳定意义";较窄的则指"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来的普遍观念"。
象思维:它不同于概念思维的官僚结构,只知去组成意义、确定意义,安排它们被组成和表现的途径和结构,区分它们的层次和功能,让它们有条不紊地不断出场和轮换。象的职责是去招引出意义,而且是比形式化思维、试错思维等更原初地引发意义,可以说,它要参与意义的首次生成。这就不是一个组织、调控,或表演、运作和试错的问题了,而是深入"底层社会",甚至修道院、劳改队、监狱、疯人院......,在低微、孤苦和默默无闻中挣扎、际遇变通和生生不息的问题。
因此,象思维无确定的表现形式,它是一个"能象"(xiang-enabling, bilden-koennen)和象征的结合,在最须要的时候起到意义形成的催化剂的作用。也就是说,它总是从隐蔽着的、不突显之处涌现出来,使某一个、某一族意义和存在者被生成。所以它"总能使之象",而不预设那被象(或被象征)的东西。
象虽无定形,但有一个发生结构。
概念化思维似乎只有一面镜子,用它来反映、折射和捕捉对象,所以它不像小说和诗那么动人,不如游戏(含形式化和试错化的游戏)那么有趣。但它也可能让人上瘾,当它似乎变得像数学一样有了相互的折射能力,像权力体制一样有了力量的放大效应时。
人就活在象里,好像活在梦里。有没有梦醒的可能呢?有没有无梦之眠呢?人怎么会知道昨夜有了一个无梦之眠呢?这正是象的本能,或大象、纯象的本能--使之能象。所以,如果有觉醒,也还是象使人觉醒,无梦之眠中的觉醒。
概念化在素描上说
:
如画人物头像,只能按照书本上或者老师教的,画出结构,各个肌肉;但是只注重结构而忽略了模特本身的神态特点!就会造成画100张画,100个模特,貌似都是再画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