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搜来共享

(2011-12-28 15:58:42)
标签:

杂谈

概念化

  概念化是指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一种不良的创作倾向。具有这种不良倾向的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从艺术构思、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情节安排等方面,不是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出发,并且忽视典型化的创作原则,脱离现实生活,按照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去刻画人物形象、组织矛盾冲突、设置事件发展等等,实际是用抽象教条的说教来取代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塑造。  文学创作离不开典型形象,典型形象是在文学创作中,作家根据社会生活,经过加工提炼,高度概括出来的具有鲜明生动、个性特征深刻的艺术形象,而“典型化”的创作原则是,作家通过个性化与概括化来塑造典型形象。要使一个艺术形象典型化,就需要作家运用想像与虚构,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原始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集中、概括,创造出既能体现社会生活本质与规律,又具有鲜明、生动、独特个性的艺术形象,使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比实际生活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因此也更具普遍性。  而概念化、公式化的创作,所塑造出的形象苍白无力,不具备普遍性,因此概念化、公式化的创作倾向是有害的。

 

 

何为概念: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比如从白雪、白马、白纸等事物里抽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得出'白'的概念。

"概念"大致有两种含义:较宽泛的是指"心中的观念、想法",大约相当于"可被明确意识到的稳定意义";较窄的则指"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来的普遍观念"。

 

象思维:它不同于概念思维的官僚结构,只知去组成意义、确定意义,安排它们被组成和表现的途径和结构,区分它们的层次和功能,让它们有条不紊地不断出场和轮换。象的职责是去招引出意义,而且是比形式化思维、试错思维等更原初地引发意义,可以说,它要参与意义的首次生成。这就不是一个组织、调控,或表演、运作和试错的问题了,而是深入"底层社会",甚至修道院、劳改队、监狱、疯人院......,在低微、孤苦和默默无闻中挣扎、际遇变通和生生不息的问题。

 

因此,象思维无确定的表现形式,它是一个"能象"(xiang-enabling, bilden-koennen)和象征的结合,在最须要的时候起到意义形成的催化剂的作用。也就是说,它总是从隐蔽着的、不突显之处涌现出来,使某一个、某一族意义和存在者被生成。所以它"总能使之象",而不预设那被象(或被象征)的东西。

象虽无定形,但有一个发生结构。

 

概念化思维似乎只有一面镜子,用它来反映、折射和捕捉对象,所以它不像小说和诗那么动人,不如游戏(含形式化和试错化的游戏)那么有趣。但它也可能让人上瘾,当它似乎变得像数学一样有了相互的折射能力,像权力体制一样有了力量的放大效应时。

人就活在象里,好像活在梦里。有没有梦醒的可能呢?有没有无梦之眠呢?人怎么会知道昨夜有了一个无梦之眠呢?这正是象的本能,或大象、纯象的本能--使之能象。所以,如果有觉醒,也还是象使人觉醒,无梦之眠中的觉醒。

概念化在素描上说 :
如画人物头像,只能按照书本上或者老师教的,画出结构,各个肌肉;但是只注重结构而忽略了模特本身的神态特点!就会造成画100张画,100个模特,貌似都是再画一个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欢乐颂
后一篇:文苑春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