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每当看到荔枝时必会想起杨梅,
你说,
荔枝外面是水红的外衣,剥开里面是水嫩诱人的果肉,
http://ww4/large/61d72ef4gw1f5ek6e9q0wj20h208h0ti.jpg
■
而杨梅却是小巧玲珑,披着紫红色外衣的球形状,
相差这么大,怎么能联想到一起,脑洞太大么?
No No No,
其实在吴越一带,早就有“杨梅赛荔枝”的说法。
杨梅是我国特产水果之一,素有“初疑一颗值千金”之美誉。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其形如水杨,而味似梅”,故称杨梅。其实,早在多年前就有人开始食用野生杨梅,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所著的《上林赋》中就有“樗枣杨梅”的诗句,这也是杨梅最早的记载。而陆贾在《南越纪行》中曰:“罗浮山顶有湖,杨梅山桃绕其际“,可知在2200多年前的汉代就已有人工栽培杨梅。
http://ww1/large/61d72ef4gw1f5ek7ayg5zj20hs0dcdl3.jpg
杨梅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的几省,生长于山地丘陵,好湿耐阴,温度在15℃-30℃,以土质微酸、含有硅砾沙的红黄疏松土壤为最宜。常见的有杨梅、白杨梅、毛杨梅、青杨梅和矮杨梅,经济栽培主要是杨梅。其中,白杨梅是杨梅中的稀有品种,果实呈圆形,颜色从粉红到乳白都有,尤其是通体乳白的水晶杨梅最为稀少,在古代曾是慈禧太后的贡品。
http://ww1/large/61d72ef4gw1f5ek7wp28zj20g905dglo.jpg
上行图:从左向右:杨梅、白杨梅、毛杨梅
下行图:从左向右:青杨梅、矮杨梅
俗话说:“夏至杨梅满山红”, 夏至前后,那圆融融、紫艳艳、水津津的杨梅纷纷登场,真是惹人瞩目,撩人品尝。
杨梅鲜食,甜中孕酸,酸里寓甜,“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正道出了个中的独特风味。
虽然杨梅吃多了容易上火,但它的营养价值很高,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杨梅含有多种有机酸,维生素C的含量也十分丰富,不仅可直接参与体内糖的代谢和氧化还原过程,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还有降血脂,阻止癌细胞在体内生成的功效。其所含的果酸能开胃生吞生津,消食解暑,又能阻止体内的糖向脂肪转化,从而助于减肥。除此之外,杨梅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对防癌抗癌也有积极的作用。
接下来,就为大家科普下杨梅的花样吃法及食疗法。
http://ww1/large/61d72ef4gw1f5ek8r1rfpj208q08pt9g.jpg
杨梅沙冰
1、糖和水混合小火煮至糖化,晾凉备用;杨梅洗净,去核,放搅拌机中搅打成汁,倒入晾凉的糖水混合均匀。
2、倒入容器中,放冰箱冷冻1个半小时,待最外圈开始结冰凝固时,用叉子搅拌后继续冷冻,然后每隔半小时搅拌一次,直至无液体即可。
http://ww1/large/61d72ef4gw1f5ek92d99pj20dd0dd767.jpg
杨梅酒
杨梅用二锅头冲洗干净,玻璃密封瓶中先放入一些冰糖,再放一层杨梅,然后再是冰糖,再放杨梅。一层层铺放好。倒入清酒,封罐阴凉处保存。
杨梅奶昔
将蒸熟的杨梅加糖后用调羹戳碎去核成果浆,倒一碗原味酸奶,加大勺杨梅果浆,吃时搅匀。
杨梅果酱
两斤杨梅洗净,控水。直接放入锅中,加红糖半斤开小火一会就出了好多糖,要不停的搅拌,加一点盐,再加半个柠檬汁,慢慢的汤浓稠了,杨梅变小了,又加了一小杯红酒。一定要不停的搅拌,汤汁全部收干即成杨梅果酱。
1、胃肠胀满或急性肠炎引起的腹痛吐泻,痢疾腹泻:杨梅用食盐腌制,时间越久越好,用时取数枚以开水泡服,或杨梅酒30-60克,每天服3次或酒果4-5颗。
2、劳累过度引起头昏、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杨梅酒30-60克,早晚各服一次。
3、下痢不止:杨梅烧存性,研末,米汤调服每日2次,每次6克。
4、痧气腹痛、吐泻:杨梅烧酒1两,或吃用酒浸过的杨梅果2~3个,即可治疗。
5、止血生肌:用盐藏杨梅和核捣如泥,做成小块收存。凡遇破伤,以小块研末敷涂。
6、牙痛:用杨梅树皮及根煎水含漱。
Tips:杨梅的挑选
看颜色:暗红色、过于黑红的杨梅最好不要选购,青色、青红色的杨梅还未成熟,应当挑选果面干燥、颜色鲜红的杨梅。
用手触摸:如杨梅果肉太酥软,那就过于成熟,最好别买;而肉质太硬,则没有完全成熟,吃起来酸涩,口感不佳。软硬度适中的杨梅,才是最佳选择。
看果肉:表面有明显凸起的一粒粒果肉,是新鲜的;瘪下去的一般都不新鲜。
闻香味:新鲜的杨梅闻起来有股香味,如长期存放或存放不当则可能有一股淡淡的酒味,这是杨梅发酵了,说明已过最佳的食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