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记:
两星期前,阿布晚上和姑姑玩耍时,姑姑在阿布摔倒前,本能的拉了一把,可是,杯具也同时发生了,小阿布肉乎乎的左手臂脱臼了。当时妈妈正在厨房做饭,听见阿布的哭啼(因为不大声),还教育阿布来着:宝贝,别哭啊,摔倒了就自己爬起来。因为阿布平常是个很勇敢的孩子,摔跤都不会让大人扶的,即使从台阶上摔下,也自己爬起来,拍拍手拍拍衣服就好了。当然,偶尔也会撒撒娇,比如在爷爷奶奶面前,或者姑姑面前,就会哭哭啼啼一下,安慰一下就好了。所以,妈妈当时就理解为阿布在对姑姑撒娇呢。
结果,阿布越哭越厉害,声嘶力竭的,妈妈心里一咯噔,遭了,因为这么厉害的哭泣,只有像上次发生的把鼻子摔破了那么严重的事情才有过。妈妈赶快冲到客厅,阿布哭得惨兮兮的一下子扑了过来,妈妈问她,宝贝,怎么了,不哭,给妈妈说好不好。可是布宝还是大哭,怎么都止不住。妈妈心里越发紧张,因为布宝不是这样的孩子呢。姑姑这时也可怜兮兮的对妈妈说,刚阿布快摔了,姑姑就本能的拉了一把,听见左手腕响了一下,阿宝就哭了。妈妈看着姑姑紧张的样子,知道这时候不但要安慰宝宝,姑姑也是需要安慰的,姑姑这时候,心里应该比妈妈更难过,更不知所措呢。所以,这个后妈(唉,好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对阿布比较狠心了。)一边对阿布说要勇敢,一边去检查阿布的左手。给东西,能握,也能弯曲(弧度小),但是肘关节不能碰,一碰就哭,当时妈妈还没意识到这是脱臼。因为妈妈本身从小手臂就是习惯性脱臼,但一脱,就完全不能动了。所以妈妈就很本位的认为这不是脱臼,而是扭到筋了。就只是抱着阿布安慰她,而小阿布哭泣也慢慢减缓了下来。
可这时候,爸爸下班到家了。可怜的小孩本能的需要更多的安慰吧,也可能是因为扭头去看爸爸牵扯到了,又开始大哭起来。爸爸问了情况,忙上网一查,呃,半脱臼。大家都看到上面家庭治疗的描述的哈,而且妈妈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有经验,以前训练的时候,队友之间的脱臼都是相互治疗的,所以,虽然妈妈很心疼,也很紧张,还是挽着袖子上阵了。唉,终于知道为啥不管多有名的医师,都很难对至亲做手术了,心里影响太大了,想当初队友之间那会有这些不忍心的啊(小周,对不起了,以前你大叫的时候我还教育你来着。)。
这天晚上的忙乱,心焦,紧张,疼痛在阿布的呼呼声中慢慢平息。
一晚无事,平常睡觉特不老实的阿布连翻身都不曾有,夜里哼哼了两次。
第二天早上醒来,吃饭,BB,一切如常进行,但是检查阿布的手臂,还是抬不起来,而且,她似乎已经习惯垂着了,自己还是可以玩耍,但不让人碰左手臂。妈妈决定,还是去医院检查下。
首先选择的是距离家最近的宣武医院,专家号,结果人家专家不敢看,说12岁以下的都必须去专科医院。唉,专家啊~~~好吧,妈妈和爸爸商量了一下,先去中医院,还是不能看再去儿童医院(实在是不想去儿童医院啊,上次的经历让我们现在是能避开它就避开它。)。到了中医院,果然如网上表述的那样呢,医生捏吧捏吧(但没听到弹响声,妈妈昨晚弄的时候有),说,让她在走廊上玩会,手能摸到鼻子就没事了。5分钟不到呢,爸爸拿钥匙逗逗阿布,阿布左手就能举高高了。恩,看来还是咱老祖宗的本领强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ZHE1SIGG.gif。对了,在阿布就诊的那个房间,有两位外国人在交流学习的样子,爸爸说,谁跑到中医院让外国人看啊~~~哈哈。
接下来的几天,阿布还是不愿意主动去用左手臂,逗她还是没问题。其实这种情况去照个片是最放心的,但考虑照片对小娃血细胞的伤害,妈妈衡量了一下,还是放弃了,每天都仔细观察两只手臂的不同,检查有没肿胀这些,还好,每天都有进步。一个星期,已经完全看不出受过伤的样子了。
医学概念:
医学术语叫做“小儿桡骨头半脱位”,也有叫做“牵拉肘”,俗名“肘错位”的。常是许多家长带宝宝玩耍时“好心出差错”而惹下的麻烦。当给小宝宝穿衣服或拉着散步时,猛然牵拉孩子的胳膊,都有可能发生牵拉肘。发生时孩子骤然间啼哭不止,或喊叫被牵拉的胳膊疼痛。孩子的肘关节往往呈半屈位或下垂状。前臂不敢旋后,不能抬举与取物,不能自由活动,在肘关节的桡骨头处有压痛,局部却无明显的肿胀和畸形。这种错位好发于4岁以下的儿童,因为4岁以下的儿童桡骨头上端发育尚未完全,肘关节囊及韧带均较松弛薄弱。
一旦儿童发生肘错位,家长不必惊慌失措,采用手法复位即可。由于手法较为简单,家长不妨先试一试,如果不行,再去医院就治。具体操作方法是:抱患儿端坐,术者同患儿相对,将患肘屈曲90度。术者一手握住患儿上臂下端,以防止肩关节转动,并将拇指置于桡骨头处;另一手握住患儿患肢手腕,连续做数次前臂旋后动作。此时,可听到清脆的轻微弹响声或手指有弹跳感,表示桡骨头已复位。复位后患儿肘部疼痛立刻消失,并可用患手上举取物。
桡骨头复位后,一般不需要固定,但应该提醒家长注意的是,脱臼具有反复性、习惯性,只要发生一次,以后就容易反复发生。切忌不可用提物的方式突然牵引小儿手臂或用粗鲁动作给小儿更换衣服,以免脱位再次发生而形成习惯性脱位。
对脱位超过24小时或有反复脱位史的患儿,因局部有肿胀,复位时弹响声或弹跳感多不明显,复位后疼痛也不一定即刻消失,但其他症状大多能缓解。此时,宜用颈腕带儿将肘部固定在直角位置,一周左右即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