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戴林东::特级教师到底希望什么?

(2017-08-31 10:24:38)
分类: 转载文章

特级教师到底希望什么?

江苏省泗洪县职业教育中心 戴林东(江苏省特级教师)

地址:江苏省泗洪县青阳镇长江路202 邮编:223900

电话:0527-6225852(宅)、6223367(办);手机13851387486

E-mail: shdxld@mail.china.com

按常理说,教师评上“特级教师”之后,专业发展之路应该更为宽广、更为平坦。然而,在一些思想观念陈旧甚至腐朽、教育教学管理行为伪科学甚至反科学的教育环境中,许多特级教师活得并不潇洒,他们在专业发展道路上发展得并不太顺利,不太正常。有些特级教师为了保持住自己的“正面”形象,与当上“特级”以前那种思维敏捷、观念新潮、勇于求索的“活跃分子”的形象相比,反而脱胎换骨,变得思维凝滞,沉默寡言,行为拘谨,竭力克制自己,以与学校领导保持高度的统一,也不管学校领导的言行举止到底正确不正确、科学不科学。时间久了,这些特级教师也就自然失去了自身的“光环”。而有些特级教师荣誉贴脸以后,虽然想尽量保持自己以前的风采,但因为成了“特级”,他们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却很难再像以前那样自然而又自由地发扬那种不顾世俗、唯真理是求的精神,因为他们在领导和同事的心目中成为关注的焦点后,言行一旦“旁逸斜出”,便会遭受到诸多的压抑或排斥。还有一些特级教师,为了寻求自己发展的理想空间,干脆忍痛割爱,与工作多年、使自己成长为“特级”的母校“一刀两断”,“孔雀东南飞”,落得家乡父老戳着脊梁背喝斥:“为了金钱,你可以不要爹娘老子!”最为惹人眼目的就是最后一种情况。近年来,在中国教育界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典型案例就有“孔雀东南飞”。笔者在这里无意辨析“孔雀东南飞”的合理与否,但必须指出的是,特级教师远走他乡,绝对不是唯“金钱”是求,他们内心的希望寄存着许多深层次的(有价值的)东西。特级教师们也深知自己之所以能够当上“特级教师”,与自己多年奋斗于其中的母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的培养分不开。远走他乡之后,说不定自己也就失去了优势和特长。但特级教师们更希望地方上的教育环境更要有利于自身优势和特长的发挥和“繁殖”。作为地方上的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学校的领导,与其指责特级教师对发展环境作出重新选择是“背弃了家乡和母校”,倒不如深刻地反省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认识到特级教师的行为是对原工作环境落后、陈腐的教育管理思想、观念和行为的不屈从的挑战!

特级教师发展得“不太顺利”、“不太正常”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

1)难以与学校现行教育教学思想观念苟且认同。一些学校的教师管理和教育教学思想观念陈腐落后,抓住“分数”不放松,不仅不能践行素质教育思想理念,反而认为素质教育的理想是“天上的月亮”,可望不可及,所以从上到下奉行着应试的“法宝”。他们不能正常发挥特级教师的“表率”作用,营造教师群体向特级教师“比、学、赶、超”的氛围,反而认为特级教师的“奇思妙想”是“胡思乱想”,对提高学生眼前的考试分数没有多大的益处。而特级教师出于“生性好动”,生发出来的思想观念往往与学校领导或者同事发生碰撞、甚至抵触。

2)难以接受学校既定的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束缚。由于应试教育“涛声依旧”,许多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仍然疯行着“管、卡、压”,学校领导对教师“管、卡、压”的同时,逼着教师去对学生“管、卡、压”。口头上“以人为本”喊得震天响,而实际上只是以“分数”为本,所有的奖惩制度都是围绕学生的考试分数转。只要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数,随你采取什么方法,不管科学不科学、人道不人道。在这种压抑、窒闷的环境中,特级教师崇仰的人文精神荡然无迹。

3)难以在教师群体中发挥出引领和带动的作用。有的学校在教师发展中,看不到特级教师特有的价值,将特级教师当作普通教师一样使用,在工作量核定和奖励标准上,对特级教师和普通教师“一视同仁”;在成绩评定和激励制度上,特级教师的优势和特长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特级教师“泯然众人矣”。更难让特级教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领导和管理的力量,不能建立特级教师学术引领和教学促动的组织保障机制。往往只有学校在对外宣传或招生宣传的时候,才能凸现特级教师的风采,让他们成为熠熠生辉的“花瓶”。

4)难以在区域内与其他特级教师正常交流合作。“人以群居”,志同道合的人容易走到一起。一般而言,特级教师追求的教育教学理想要比普通教师显得高远。由于特级教师数量极少,他们在校内,在教育教学改革、教科研、业余爱好等方面很难有志趣相投的伙伴。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又没有运行区域内特级教师交流合作的有效机制。这种状况使得特级教师深有“鳏寡孤独”之感。

特级教师不恋故土的根本原因绝不在于物质待遇低下。因此,留住特级教师扎根地方和母校,不能仅仅从庸俗的物质层面上去动脑筋,而应该从更广、更深的层面去挖掘稳定特级教师队伍的有利因素。那么,如何才能留住特级教师,使之能够实现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以特级教师的感受和视角,提出如下希望:

一、发挥特级教师品牌引领优势。特级教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这种定位确立了特级教师在学校和地方教育界的权威地位。虽然特级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是个体的自身努力,但是也不可否认影响他们成长的环境因素的作用。从客观上讲,一个学校出了特级教师,学校对该教师的成长具有不可磨灭的培养功绩。特级教师培养出来了,对学校来讲应该是一大幸事!学校应该想方设法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在管理上应该对特级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促进的功能。如果说特级教师在“特级”以前,他们的发展还大多处于“个人奋斗”的局面,学校在管理中常常把他们与其他普通教师同样看待;那么,特级教师在“特级”以后,学校就应该对他们刮目相看、别样对待了,在他们生活、工作的教育环境中,在教师群体中,竭力维护他们的权威地位和崇高尊严。在教师队伍培养过程中,以特级教师作为本校的师资品牌,充分发挥他们在为人师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引领、示范的积极作用。可以以课题研究带动的形式,让特级教师带领更多的教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从思想、理念、行为等多方面实现教师群体快速发展。可以让特级教师经常举办专题讲座,传授他们先进的经验,为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劲输氧。可以设立“特级教师”工作室,为特级教师创造优越的办公条件,以取得更加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也可以经常举办“教育沙龙”,在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之间引发思维碰撞,点燃思想火花。还可以建立“教师发展梯队”,将本校教师按水平、能力和业绩状况排好梯级,让特级教师有目的、分重点地培养。

二、尊重特级教师教育教学个性。一般而言,能够评上特级教师的人,总有自己的过人之处。过人之处主要体现在他们的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上。正是因为他们具有了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才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以及教科研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们“特级”的定位也正在于此。如果他们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没有个性风格,只是跟在其他教师后头亦步亦趋,与其他教师保持“言行一致”,或者对传统的、专家们的思想、观点、方式、方法等只是顶礼膜拜,不能进行大胆地置疑和反思,生发不出个性化的自主性见解,那么他们还能成为“特级教师”吗?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学校应该彻底更新管理观念,对所有的教师都应该鼓励他们致力于个性化的教育教学风格的形成,更何况对待特级教师的持续性发展呢?特级教师成名以后,在理想的追求上,他们更看重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以至人生观、世界观,更急于提纯和形成自己的价值标准体系,个性化持续性发展成为他们的迫切需求。因此,对特级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都应当“胸怀坦谷”地予以尊重和肯定,为他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充分展现个性才华、凸现个性追求、张扬个性内涵创造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条件。应当迅速改变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粗浅、片面的认识,深入挖掘“以人为本”的本质性内涵,突出“张扬教师教育教学个性”的义项在“以人为本”理念中的重要位置,在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培养中,将“以人为本”的精神落实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个性风格的形成上。这并不是说对特级教师(也应该包括其他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放任自流、无为而治,而是反对将制度约束与人文管理绝对对立起来,主张在特级教师的管理和使用方面,学校要在科学化的制度建设中,遵循教育教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级教师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扬人文精神,尊重特级教师的主体意志,给他们留有自由腾飞的广阔空间。

三、放给特级教师教学改革自由。为了保证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顺利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不出偏差,学校往往推出许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规范,或者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措施等,要求教师严格遵守。在教育教学评价中,死板地按照既定的制度、规范等价值标准去审视教师的教育教学状况。而这些起到导向作用的既定的价值标准的形成,又往往是以应试教育片面追求“高分数”的取向为其依据的。这对特级教师的“出奇制胜”无疑会造成不利影响。特级教师要实现教育教学的个性发展,必须获得教育教学改革的自由权。学校应当积极支持特级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和教育科学研究,主动为特级教师的良性持续发展提供方便。学校至少要放给特级教师以下几方面自由权:1)选择、编写、使用教材的自由权。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对“教材”持过度敬畏的态度,把统一安排使用的“教材”视作经典,不敢轻易地加以变动。这些年来,虽然教材改革异彩纷呈,但基层学校在教材的使用上仍然没有出现“百花齐放”的景观。这种状况势必窒息特级教师教材选择和使用的个性志趣。所以,学校应该容许特级教师自主地选择教材,甚至要鼓励他们发扬创新精神自编教材,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自由权。如果从课堂教学规范性要求来审视,那么特级教师在规范的操作上应该是娴熟自如的。然而特级教师的课堂追求决不会消极地受规范的束缚。他们追求的教学价值体现在课堂教学运作模式的创新上。所以,学校要放给特级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自由,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上,要给特级教师的课堂创新留有足够的空间。3)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自由权。特级教师的优势更多地聚集在教育教学实践性的科学研究上。他们能够大胆地质疑别人的教育教学经验,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主动地将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融为一体。所以,学校应该为他们教育教学研究铺平道路,让他们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顺利地实现思想认识的不断提升,在教育教学的艺术世界里获得喜悦和幸福。

四、搭建特级教师之间交流平台。在同一个区域内,特级教师虽然处在不同的学校(分布在小学、初中、高中、职中),教育教学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如果能够运行起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机制,对于特级教师自身的持续性发展以及引领和促动区域师资的联动发展,都大有好处。特级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带动本校教师群体的发展,而且要跨出校门,通过与其它学校特级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引领和促动地方整体师资素质的提升。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没有重视到这一点,没有从组织机制上对他们之间的互动式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现实中,虽然他们之间也并不是相互隔绝、“老死不相往来”,但是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往来一般是处于自发的状态,是依靠私人之间的感情维系的,跨校际、跨学科的理性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并不太多见。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应当主动为区域内特级教师搭建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给他们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依据,将交流与合作视为特级教师的分内之事。在区域内成立“特级教师协会”,有效运行特级教师交流与合作的组织保障机制,并且要给予活动经费保障。定期举办“教育沙龙”或教育专题讲座,组织特级教师为区域内广大教师传经送宝。在地方教育网站中,设立“特级教师论坛”(或专家个人版块),集中传播特级教师的智力资源。学校主体对特级教师跨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能视之为“不务正业”、“外门邪道”,而应该对此“开绿灯”,予以充分的肯定,在时间和条件上给予实质性的支持。特级教师们在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上,要放宽视野,拓展领域,构建“大教育”的研讨氛围,探索区域教育整体联动、和谐发展的规律,在课题研究、教育调研和规划、设计等宏观层面,通过思维碰撞和智慧融合,实现有效的合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