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加拿大一项最新研究指出,在公共场合实施禁烟措施,可以使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住院人数明显减少。发表于4月12日出版的《加拿大医疗协会报》上的研究称,加拿大最大城市多伦多于2001年推出包括在餐馆及酒吧等公众场所禁止吸烟的措施后,心脏病的入院率下降了17%,因哮喘、肺炎和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病的入院率下降了33%;因心绞痛和中风等心脏疾病的入院率更是下降了39%。
公共场所吸烟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不仅有损于吸烟者本人的身体,更危害被动吸二手烟者的健康。虽然禁烟利大于弊的道理浅显易懂,在世界各地,公共场所禁烟的法案始终是人们争论的话题。其中最大的阻力来自烟民。在不少西方国家,很多人认为吸烟是人的一种“自由”,他们有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政府无权剥夺烟民吸烟的自由。
由于普遍的反禁烟论据认为政府法令侵犯了个人权利,所以推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注定是一条艰难的路。多伦多的禁烟运动辐射面广、牵涉利益众多,其形成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多伦多市政府早在1997年就试图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在时任市长贺珀励的努力下,于当年年初通过了在全市餐馆、酒吧和夜店的禁烟附例,但由于公众禁烟意识不强,加上会损害商家的利益,更有偏激者抨击政府,认为此举会影响旅游业的收入。在一片反对声浪中,政府不得不退让,在附例实施不到两个月之时,就紧急叫停。
1997年的禁烟运动虽然最终流产,但多伦多市政府并不气馁。在2001年,当时的市长拉士曼再次尝试闯关,但仍然遭到餐饮业的强烈反弹,商家认为,烟酒不分家,长期以来也形成了一种文化,如果全面禁烟,势必会影响餐馆、酒吧的生意,让他们利益受损。无奈之下,拉士曼与餐饮业团体进行多次沟通,并最终达成妥协,让禁烟分两阶段进行:第1步是限制餐馆及保龄球场禁烟,但可设吸烟室;到2004年6月实施第2步,所有酒吧、桌球室、赌场及赛马场均禁烟。
在还没有到检讨政策得失之前,多伦多市所在的安大略省即通过“禁烟法”,从2006年6月1日起,全省禁止在所有工作场所和对公众开放的封闭空间吸烟。这意味着多伦多给全省做出了优秀榜样,也标志着这个北美第四大城市轰轰烈烈禁烟运动的全面胜利。
在加拿大的其他省区都有类似于安省这样的禁烟措施,在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烟民数量逐步降低,近几年来,青少年吸烟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善。而最近发表在《加拿大医疗协会报》上的研究报告则从数据上体现政府禁烟对公共卫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回顾和总结多伦多的全面禁烟运动,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
首先,必须实行严格的惩罚措施。加拿大于1997年开始实行烟草法,经过1998年和2000年的两次修订后,成为世界上最为严厉的禁烟法令。而加拿大各省也有许多禁烟法令,比如在安大略省有烟草控制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向19岁或19岁以下的青少年出售或提供香烟,违例者最高可被罚款5万加元(约合34万人民币)。
其次,严密的监督制度不可或缺。多伦多在刚开始实施公共场所禁烟令后,为保证法令切实执行,据说派出上千名专员负责巡逻和检查。将明显的禁烟标志张贴在餐厅和酒吧里,标志上注明禁烟最高罚款5000加元,并鼓励市民投诉举报,并给予重金奖励。同时,为了打击向未成年人贩卖和提供香烟的违法活动,地方政府部门甚至聘请未成年人做“卧底”,测试商家是否会违法向他们卖烟。
多伦多禁烟运动的最终胜利,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不仅有禁烟团体的奔走疾呼,医学机构不断提供证据显示二手烟对健康带来严重负面影响。而最重要的是,政府立法禁烟的背后,离不开大众公共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
在禁烟方面多伦多算不上是先驱,世界上不少大城市如纽约、都柏林等早就已经开始实行严格禁烟措施了。西方大城市的禁烟法规对于中国应该是有启发意义的。
目前中国吸烟人数已突破3亿大关,仍居世界各国之首。虽然政府已将控制烟草危害作为重要卫生政策,投入巨大精力宣传吸烟的害处,希望降低烟民的人数,但近年的控烟形势并不乐观。如果能严格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并多设立禁烟区,按计划分步实施,无疑是个值得借鉴的做法。
2010年4月
公共场所吸烟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不仅有损于吸烟者本人的身体,更危害被动吸二手烟者的健康。虽然禁烟利大于弊的道理浅显易懂,在世界各地,公共场所禁烟的法案始终是人们争论的话题。其中最大的阻力来自烟民。在不少西方国家,很多人认为吸烟是人的一种“自由”,他们有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政府无权剥夺烟民吸烟的自由。
由于普遍的反禁烟论据认为政府法令侵犯了个人权利,所以推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注定是一条艰难的路。多伦多的禁烟运动辐射面广、牵涉利益众多,其形成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多伦多市政府早在1997年就试图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在时任市长贺珀励的努力下,于当年年初通过了在全市餐馆、酒吧和夜店的禁烟附例,但由于公众禁烟意识不强,加上会损害商家的利益,更有偏激者抨击政府,认为此举会影响旅游业的收入。在一片反对声浪中,政府不得不退让,在附例实施不到两个月之时,就紧急叫停。
1997年的禁烟运动虽然最终流产,但多伦多市政府并不气馁。在2001年,当时的市长拉士曼再次尝试闯关,但仍然遭到餐饮业的强烈反弹,商家认为,烟酒不分家,长期以来也形成了一种文化,如果全面禁烟,势必会影响餐馆、酒吧的生意,让他们利益受损。无奈之下,拉士曼与餐饮业团体进行多次沟通,并最终达成妥协,让禁烟分两阶段进行:第1步是限制餐馆及保龄球场禁烟,但可设吸烟室;到2004年6月实施第2步,所有酒吧、桌球室、赌场及赛马场均禁烟。
在还没有到检讨政策得失之前,多伦多市所在的安大略省即通过“禁烟法”,从2006年6月1日起,全省禁止在所有工作场所和对公众开放的封闭空间吸烟。这意味着多伦多给全省做出了优秀榜样,也标志着这个北美第四大城市轰轰烈烈禁烟运动的全面胜利。
在加拿大的其他省区都有类似于安省这样的禁烟措施,在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烟民数量逐步降低,近几年来,青少年吸烟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善。而最近发表在《加拿大医疗协会报》上的研究报告则从数据上体现政府禁烟对公共卫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回顾和总结多伦多的全面禁烟运动,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
首先,必须实行严格的惩罚措施。加拿大于1997年开始实行烟草法,经过1998年和2000年的两次修订后,成为世界上最为严厉的禁烟法令。而加拿大各省也有许多禁烟法令,比如在安大略省有烟草控制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向19岁或19岁以下的青少年出售或提供香烟,违例者最高可被罚款5万加元(约合34万人民币)。
其次,严密的监督制度不可或缺。多伦多在刚开始实施公共场所禁烟令后,为保证法令切实执行,据说派出上千名专员负责巡逻和检查。将明显的禁烟标志张贴在餐厅和酒吧里,标志上注明禁烟最高罚款5000加元,并鼓励市民投诉举报,并给予重金奖励。同时,为了打击向未成年人贩卖和提供香烟的违法活动,地方政府部门甚至聘请未成年人做“卧底”,测试商家是否会违法向他们卖烟。
多伦多禁烟运动的最终胜利,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不仅有禁烟团体的奔走疾呼,医学机构不断提供证据显示二手烟对健康带来严重负面影响。而最重要的是,政府立法禁烟的背后,离不开大众公共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
在禁烟方面多伦多算不上是先驱,世界上不少大城市如纽约、都柏林等早就已经开始实行严格禁烟措施了。西方大城市的禁烟法规对于中国应该是有启发意义的。
目前中国吸烟人数已突破3亿大关,仍居世界各国之首。虽然政府已将控制烟草危害作为重要卫生政策,投入巨大精力宣传吸烟的害处,希望降低烟民的人数,但近年的控烟形势并不乐观。如果能严格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并多设立禁烟区,按计划分步实施,无疑是个值得借鉴的做法。
2010年4月
前一篇:瓜农之死:强力维稳是法治的悲哀
后一篇:拐卖儿童该不该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