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介绍】证券投资顾问,就职于一证券机构,上交所ETF理财规划师;证星十大名博,多家知名网站名博,视频讲师;十年证券投资经历,多年从事投资咨询工作,对主力短线操作手法有所研究。
【直播特色】利用四大指标:MACD,SKDJ,EXPMA,TOW,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操作体系,利用四大指标分析大盘准确率在70%以上。
【投资理念】中线操作原则:一,中线操作,高抛低吸;二,不惧调整,坚定持有;三,切勿频繁换股操作!短线操作原则:一,个股分时图
逐步盘升是吸货;二,吸货当日是否逆市,如是为佳;三,大盘背离是买点;个股加速诱空是买点.四,盘中可全仓,收盘八成以下.个人总结,供参考!
【股市座右铭】追跌杀涨!!
【热点解读】
央行周二投放4980亿MLF 资金紧张趋缓
近5000亿的规模创下了2015年3月以来MLF投放峰值,此举被市场人士认为是对冲到期,维稳市场流动性。6月6日,央行进行4980亿元一年期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中标利率3.2%,与上期持平,无逆回购操作。
点评:资金面稳定,利于二级市场走稳,不会形成相关的利空因素,个人觉得是好事。
收益率持续攀升保险公司前5月豪掷1432亿购新债
持续上行的债券收益率吸引了众多保险机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保险机构净认购债券143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490亿元猛增192%。今年2月和3月,债券投资在保险总投资中的占比一改过去下降趋势,连续两个月回升。
点评:保险公司可投资资金充沛,且有源源不断的保费作为后盾,无疑高利率环境下,对其投资收益有正向推动作用,但对于保费规模的提升,或会有所抑制,高增长不太可持续性。投资保险,仍重点盯住内涵价值为好,1到1.5倍区间,算是合理区间。
【大盘分析】
消息上,央行大幅放水,以对冲到期资金,一定程度上利好二级市场稳定,此前担忧利率持续高升,会对蓝筹板块的吸引力有所下降,目前来看,影响还是可控,蓝筹高股息低PE还是有投资空间。
最近有十几二十家上市公司发布兜底式增持,鼓励员工购买自家股票,若有亏损大股东负责赔偿,盈利归职工所有。表面上对员工是个不错的待遇,但细看这些概念公司,无不是业绩较差,且估值较高的小票公司,部分大股东还伴于高质押加杠杆的动作,此时其利用员工资金进行股价维稳,但业绩不理想,高股价还是难以支撑,何况方案一发布,股价就来个无量大涨,只会让大资金提供离场或做差的机会。一年后赚钱为好,大家都开心,涨幅多少才符合我们的投资理财需求,或许低于10%不会太让人满意;若当时股价持平,大股东占用员工一年资金,且没有太多成本,还能稳定股价,不会威胁到质押股份;就算未来股价下跌10%,大股东补偿下来,其成本也不过10%,对于当前融资难的局面来讲,无疑还是划算的;继续大跌10%或者腰斩,或许后面会有员工持股上限的相关规定。整体来看,对于上市公司还是有利,但对于自身员工,我想能分享到的收益不会太高。投资还是要从估值角度出发,购买一个高估值的标的,大概率是亏损,最终结果是大股东让你保本,自身资金增值偏低的结果。想说的是,作为兜底式概念,其炒作周期实在太短,不宜多关注,风险偏大。
今日操作建议:上证3100点仍然坚挺,昨日能收回来还是有些意外,权重走强是好事,毕竟估值还是有优势,中线配置好问题不大;创业板1780点仍无法突破,且量能偏小,转势仍不太明确,近期出台了诸多利好,还是无法刺激其走强,只有部分主力借用相应概念进行自救。或许大多票都没有强主力存在,筹码都在散户手上,很难形成共性,未来多杀多的局面仍会存在。操作方面,清远仍是重点关注银行,煤炭,电力等股的机会,低估永远会有市场吸引力!
后期策略
一,坚定价值投资为主,选择低估的金融,电力,汽车,消费个股进行中长期操作为主,单个板块持仓不宜超过三成仓,同时结合打新策略来实现年化10%以上的稳定收益,股息加打新收益为主。
二,笔者较为看好银行保险券商的长期投资机会,三行业中代表如平安银行,中国平安,中信证券等值得关注。
三,市场中的一些稳定获利性机会,如合并重组套利,封闭式基金,债券,定增折价基金,对于资产量大的朋友较为适用。以上投资方法可供参考,相关个股文章中不便提及,不妨多关注个人直播,会有所提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