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利好因子 三千点震荡持续!

(2016-08-22 07:55:14)
分类: 早评
【博主介绍】证券投资顾问,就职于一证券机构,上交所ETF理财规划师;证星十大名博,多家知名网站名博,视频讲师;十年证券投资经历,多年从事投资咨询工作,对主力短线操作手法有所研究。 
【直播特色】利用四大指标:MACD,SKDJ,EXPMA,TOW,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操作体系,利用四大指标分析大盘准确率在70%以上。
【投资理念】中线操作原则:一,中线操作,高抛低吸;二,不惧调整,坚定持有;三,切勿频繁换股操作!短线操作原则:一,个股分时图 逐步盘升是吸货;二,吸货当日是否逆市,如是为佳;三,大盘背离是买点;个股加速诱空是买点.四,盘中可全仓,收盘八成以下.个人总结,供参考!
【股市座右铭】追跌杀涨!! 
【热点解读】
二线楼市出台降温举措 三季度或普遍重启限贷限购
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从政策面走向来看,苏州、南京等城市楼市出台新政后,三季度其他房价上涨幅度超过10%的热点城市楼市调控已经进入“限贷”政策出台的“前夜”,重启“限贷”甚至“限购”已经是大概率事件了。
点评:一二线楼市降温后一定程度会影响经济的增长,持续时间或不会太久,面对当前不稳定的经济面,加大投资仍是主要办法,楼市限购或成经济增长的隐忧。
央行盛松成:企业税负高于利息 降税效果好于降息
我们要想办法增加企业的收入,减少企业的支出,所以我们要通过降税等等方法,降费,同时还要注意的一点是:“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增长较快,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高杠杆的问题,只有从收入支出上去解决它。把财政赤字率如果提高到3以上,到4,甚至于5都问题不大。”盛司长指出,我们的赤字,我们的国家债务绝大多数都是内债,而不是外债,我们的外债都不到1%,我们短期国债比较少,大部分是长期国债,所以我们短期国债还债的压力比较小,主要是这两点原因,所以就决定了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可以财政赤字有所突破,不仅要用货币政策,同时我们要用比较积极的财政政策来相互协调配合,来促进企业投资,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点评:企业投资意愿下滑,经营成本过高所致,降税刺激意向,提升投资热情,势在必行,潜在的政策利好导向。
【大盘分析】
    周末消息面总体较为平淡,监管层周五再度开启新一轮IPO,融资规模达109亿,相比前几次规模明显有大的提升,规模提高,是认可当前市场的环境,较为温和,适合发行新股,但看我们创业板指数,老的创业板个股没有资金关注,持续低迷,势必会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资金朝风险较低的新股聚积,老的股则遇到资金逐步离场的局面,这是目前创业板出现分化的现状,次新股明显强于创业板。由于国人热衷炒作,刚上市个股没有套牢盘,且已形成爆炒的氛围,因此资金更愿意介入,何时大的IPO爆发,或行情持续走熊,新股爆炒才会终止。但从估值角度去讲,没有理想的价格介入,一切都归于泡沫,无从谈起价值。
    从新股的发行节奏来看,一年有望达三百家的,将会提升潜在的打新收益率,目前来看,下半年仍是将打新作为重要的稳定获利手段,手头低估值仓位不宜太轻,用来打新门票较为合适,以此获取年化10%以上的稳定收益率。
    技术上,盘面3100上整理四天,有所缩量,但多空人气线EXP17 仍在3055点处,两者相距仍有些远,仍需要时间来进行修复;结合周末消息面并没有太多的利多因素,个人仍是偏向在3100点整理,大的突破行情仍难出现,不能期望太高,不建议去追涨操作。没有明显的亢奋或恐慌情绪出现,咱能做的就行等待。
    今日操作建议:持仓观望为主,若金融股有大幅下杀则适合低吸把握,调整空间逐步接近支撑位;看好个股快速回踩EXP17 线可以适当低吸,这是技术买点;波动不大不去理会。
后期策略
一,坚定价值投资为主,选择低估的金融,电力,汽车,消费个股进行中长期操作为主,单个板块持仓不宜超过三成仓,同时结合打新策略来实现年化10%以上的稳定收益,股息加打新收益为主。笔者较为看好银行保险券商的长期投资机会,看好平安银行,中国平安,中信证券等机会。
二,近期半年报披露较为密集,有的行业业绩出现不错的回暖,得到市场资金认同。如近期表现较好的化工,建筑,钢铁行业,景气度回升较为明显,这是基建投资保持相对高位的益处,也是经济稳定的重要基石,值得我们中线去配置。
三,市场中的一些稳定获利性机会,如合并重组套利,封闭式基金,债券,定增折价基金,对于资产量大的朋友较为适用。以上投资方法可供参考,相关个股文章中不便提及,不妨多关注个人直播,会有所提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