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清远
李清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745
  • 关注人气:8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运夺人眼球 市场大概率低迷!

(2016-08-08 08:20:33)
分类: 早评
【博主介绍】证券投资顾问,就职于一证券机构,上交所ETF理财规划师;证星十大名博,多家知名网站名博,视频讲师;十年证券投资经历,多年从事投资咨询工作,对主力短线操作手法有所研究。 
【直播特色】利用四大指标:MACD,SKDJ,EXPMA,TOW,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操作体系,利用四大指标分析大盘准确率在70%以上。
【投资理念】中线操作原则:一,中线操作,高抛低吸;二,不惧调整,坚定持有;三,切勿频繁换股操作!短线操作原则:一,个股分时图 逐步盘升是吸货;二,吸货当日是否逆市,如是为佳;三,大盘背离是买点;个股加速诱空是买点.四,盘中可全仓,收盘八成以下.个人总结,供参考!
【股市座右铭】追跌杀涨!! 
【热点解读】
央行称应慎用降准工具
央行指出若频繁降准会大量投放流动性,促使市场利率下行,加上其信号意义较强,容易强化对政策放松的预期,导致本币贬值压力加大,外汇储备下降。降准释放的流动性越多,本币贬值预期越强,就越是会促使投机者拿这些钱去买汇炒汇,由此形成循环。
点评:流动性不会进一步释放,当前货币增长已经够可以了,虽然表态有一点利空,但并不会影响大的恐慌性,平常心对待,指数继续低迷震荡为主。
A股银行板块大扩容
包括刚刚上市的江苏银行,目前A股上市银行共计17家,加上已完成申购的贵阳银行和IPO批文在手的江阴银行、无锡农商行,以及已经过会的其他2家城商行、3家农商行,A股上市银行队伍将扩容至25家。如果加上8家在H股上市的境内中小银行,这个队伍将更加庞大。
点评:资产规模小的银行,估值会比大盘的要强,从江苏银行的情况看,上市翻一倍还是有可能的。一是打新中签率较高,二是有利拉升银行板块估值,三是小盘银行增长性较好。都较有利于投资展开,板块机会较好。
【大盘分析】
    里约奥运会吸引了市场太多的眼球,市场消息处于较为平静的局面,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冷清,这种冷清仍将会持续,看不到的拉升的迹象,最好就是休息。没必要太纠结短线一两天的涨跌,如此波动是很难找到好的操作点位的。市场流动性问题不是主要矛盾层面,重点时2015年上半年牛市以来,诸多小票涨幅三四倍,已经将大量散户套牢在高位,没有足够长时间的清洗,这些筹码是很难再回到主力手上。估值过高,筹码分散是上涨无力的主要原因;而我们的蓝筹也仅是盘升居多,造就大牛的环境并不明显,快速获利的想法应放在一边。
    谈谈大趋势格局,指数从5178点下来,最低到2638点,跌停近50%,调整空间是有了;时间方面,调整持续一年时间,根据国内牛短熊长的规律,以及四五年一个牛熊更替的周期,时间上仍有整理的余地,低位整理几年,才可能出下一波牛市。从筹码结构上看,牛市过后,大多筹码会分散在普通投资者手上,重新回收集中也需要时间,目前很多创小票仍在前高位置附近,跌幅并不过大,筹码回收难度较大,这也是需要时间的。个人并不期待近两年有大牛市的出现,能出现相对的盘升格局就是最好的结果。近两年能回到3600点以上,个人认为走向还是可以的;而差些格局是2800到3500点间波动,以时间换取空间调整,如此才可能切换到下一轮牛市。
    短线技术上,仍处于EXP17 2990点下方,不突破仍是谨慎对待,不频繁去操作,等待大的波动性后再看机会。咱重点看好支撑在2900点,到达可能需要时间,但机会就是等待出来的,没有加速下杀或恐慌行为,是难有好买点。向上突破要看权重动作,这个咱无法把握,后期利好因子深港通也要十月份才出来,目前仍要等待。以静制动,方为上策!
    今日操作建议:积极参与打新是重要的事情,客户当中有两个月中六签的案例,只要市值配置得当,或许好运也会跟随你而来!任何事都将来临!
后期策略
一,坚定价值投资为主,选择低估的金融,电力,汽车,消费个股进行中长期操作为主,单个板块持仓不宜超过三成仓,同时结合打新策略来实现年化10%以上的稳定收益,股息加打新收益为主。笔者较为看好银行保险券商的长期投资机会,看好平安银行,中国平安,中信证券等机会。
二,近期半年报披露较为密集,有的行业业绩出现不错的回暖,得到市场资金认同。如近期表现较好的化工,建筑,钢铁行业,景气度回升较为明显,这是基建投资保持相对高位的益处,也是经济稳定的重要基石,值得我们中线去配置。
三,市场中的一些稳定获利性机会,如封闭式基金,债券,定增折价基金,对于资产量大的朋友较为适用。以上投资方法可供参考,相关个股文章中不便提及,不妨多关注个人直播,会有所提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