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情有所转强 近期有望上试三千点!

(2016-03-18 08:49:09)
分类: 早评

【博主介绍】证券投资顾问,就职于一证券机构,上交所ETF理财规划师;证星十大名博,多家知名网站名博,视频讲师;十年证券投资经历,多年从事投资咨询工作,对主力短线操作手法有所研究。 

【直播特色】利用四大指标:MACD,SKDJ,EXPMA,TOW,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操作体系,利用四大指标分析大盘准确率在70%以上。

【投资理念】中线操作原则:一,中线操作,高抛低吸;二,不惧调整,坚定持有;三,切勿频繁换股操作!短线操作原则:一,个股分时图 逐步盘升是吸货;二,吸货当日是否逆市,如是为佳;三,大盘背离是买点;个股加速诱空是买点.四,盘中可全仓,收盘八成以下.个人总结,供参考!

【股市座右铭】追跌杀涨!! 
--------------------------------------------------------------------------------
热点解读】
美股收高道指今年转涨
美股周四收高,道指今年扭亏为盈。交通运输、能源及工业板块普遍上扬。油价大幅上涨。美联储的鸽派立场与强劲的经济数据令市场情绪振奋。
点评:美国已经收复今年失地,而其道琼斯指数的平均PE在17倍水平,比国内还要高出不少。上证指数在14PE不到,处于一个历史偏低的阶段。上证50,沪深300在9,12PE水平,估值更为突出一些。我们可以将沪深300作为一个估值中枢合理位,之下为低估,之上为高估,从而进行仓位配置,这样的投资策略更好明确。假定沪深300 15PE时仓位配置五成,则当前12PE,合理仓位应在8成水平,PE下降上升一个单位,仓位同步降低上升,此策略使投资收益趋势于稳定,回撤幅度较小,缺点在于无法获得一轮牛市的大部分收益。
十三五规划纲要:创造条件实施注册制
 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发展多层次股权融资市场,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建立健全转板机制和退出机制。
点评:昨日初看新闻,认为是对创业板的大利空,随后注意到“创造”两个字,基本可以理解为近五年仍不会实施注册制,仍是一个比较遥远的事件,利空影响有限。昨日创小板大涨,今日理应会有所低开震荡,目前 脱离支撑位,不宜追涨操作,如有继续上冲是减仓策略为主。

--------------------------------------------------------------------------
大盘分析】
    消息层面,并无太多利好因素,美股今年已经收阳,已经走出年初的低迷情绪阶段,有利于带动其他市场进一步反弹。国内市场,已经从熔断阴阴影,汇率大跌,经济低迷的恐慌情绪,走向正轨,昨日也重点分析了利空因子的消散,现在 正式步入稳定的市场格局之中,各大主力各显本领的阶段,个股会较为活跃,适合用适当仓位进行高抛低吸的策略,如指数有进一步的冲高动作,减仓建议将随之而来!
    稳定阶段,或许会持续数月之久,有哪些利好因子会推动市场将来进一步上行呢?大的政策在后期策略中有所点明,短期利好推动因素,一是年报行情,低估值高股息个股仍有机会上升;二是什么呢,想了半天没想到,可能只有从随后的政策文件中寻求短期热点机会。支持近两个大幅走高的因子并不多,震荡整理,小幅上攻或更为贴合现状。
    技术格局上,2638到2920点的箱体仍未突破,不过看量能情况,经过一两日的整理,拿下着2920高点问题不大,从而进入新的震荡区间。如此,双底有望形成!我们关注的EXP50 2950点,可以作为近两个月的中枢位,持续在2950点以上整理,则能体现行情的强势,有望转变牛熊格局。2900点到3100点作为新的震荡区间,较能接受。近期如果继续上冲,基本上是找不到操作买点了,而只有逐步高抛减仓的提示,高抛点定在3000点位置,我想较为合理,未来低吸接回也容易实现。这是个人对后期两个月的计划思路。创业板指数放量大涨,为市场人气提供活跃度,但不会持续上涨,震荡整理对待为主。
    今日操作建议:支撑位在2850点处,但认为较难碰到了,如到可以右侧介入些。其他点位区间持仓应对为主,手中个股有连续上涨15%的个股,应逢快速拉升过程中减仓为之,基本赚差价接回问题不大。三千点,近一两周有望碰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