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清远
李清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745
  • 关注人气:8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早盘恐慌下杀破位是技术上的买点!

(2016-01-29 08:46:34)
分类: 早评

【博主介绍】证券投资顾问,就职于一证券机构,上交所ETF理财规划师;证星十大名博,多家知名网站名博,视频讲师;十年证券投资经历,多年从事投资咨询工作,对主力短线操作手法有所研究。 

【直播特色】利用四大指标:MACD,SKDJ,EXPMA,TOW,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操作体系,利用四大指标分析大盘准确率在70%以上。

【投资理念】中线操作原则:一,中线操作,高抛低吸;二,不惧调整,坚定持有;三,切勿频繁换股操作!短线操作原则:一,个股分时图 逐步盘升是吸货;二,吸货当日是否逆市,如是为佳;三,大盘背离是买点;个股加速诱空是买点.四,盘中可全仓,收盘八成以下.个人总结,供参考!

【股市座右铭】追跌杀涨!! 
--------------------------------------------------------------------------------
热点解读】
股价跌得“看不下去” 多家公司将实施回购
随着市场持续下跌,上市公司股价纷纷大幅“缩水”。对此,部分公司看不下去了,因股价与公司内在价值的“严重背离”而计划实施回购,拟动用资金从亿级至10亿级不等。
点评:公司回购或能说明股价超跌,跌到公司认可的估值区间了,此类股可以重点留意,未来上升概率会大些。
  融资余额两日降超400亿元 警惕杠杆风险    
2015年12月31日以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已经连续19日下降,特别是近两个交易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单日降幅均超过200亿元,融资余额回撤至9300亿元。融资杠杆是把“双刃剑”,当市场大幅波动时,去杠杆压力会愈发明显,考虑到当前市场谨慎情绪显著升温,建议投资者警惕两类品种,一是近期融资余额大幅下降的品种,二是融资余额占流通股比例较高的品种。
点评:两融平仓规模并不会太大,随着规模的进一步压低,利于未来的上升,杠杆的两极性在恐慌与亢奋时体现得非常明显,谨慎利用为好。

--------------------------------------------------------------------------
大盘分析】
消息面仍是较为平静,国家或许就想让市场自然见底,一波27%的下跌已达历史最高的水平,没有明显的大幅反弹。近几日明显感觉到大盘权重有护盘的现象,但只护不攻,控制跌幅,两桶油是较为明显的。有护盘自然不会出现大的深跌,特别接近2015年牛市起点的水平,2500点,此时减仓或看空并不明智。笔者前期说到的政策利好仍然有效,毕竟一年才过去一个月而已,多些耐心!
展望2016年,从政策层面看推动行情走强的主要因素有:一是新股改革,这个是实质利好业绩蓝筹股。二是利率的持续下行,企业财务成本下降明显,有利提高企业业绩。三是减税政策。四是大型机构资金的介入。

技术层面,前日出现长下影线,这根线是变盘警示线,在低位出现或有资金入场的表象,后期如有一根中阳配合,基本能确定这里就是底部位置,可以观察着看。30分钟结构继续形成平台,快速跌破2638点将再度形成MACD的底背离结构,上次出现30分钟的背离有明显的反弹行情,此时如果加速形成,必定也会有大的反弹行情出现,而且反转概率加大。因此破2638点后是较好的短线买点,越靠近2600点胆子可以放大些,短线安全底极高!
今日操作建议:早盘恐慌下杀破位是技术上的买点,2600到2638点是介入区间,30分钟背离反弹看三天以上,不应错过!全仓的朋友,建议继续防守仓转进攻仓,轻仓的不妨重仓下手干活!

后期策略:
本轮行情,本人建议全仓点位在3200点位置处,相对第二轮股灾3500点全仓,此番下移三百点。等待数月才能回到全仓水平位,个人应用的是动态平衡体系,下跌越多,仓位配置到活跃性个股上的比例会增加,以此增加波动性,获取指数波动过程中的差价收益。此方法应用多年,总体效果较为理想。近几年跑赢市场并不在话下,坚持应用,投资信心必定会大大增强。对于大跌看到的永远是机会,而不是茫然与无助!防守转进攻,是未来几月的操作重点!笔者较为看好银行保险券商的长期投资机会,看好平安银行,中国平安,中信证券等;价值精选个股留意快速消费类企业,困境反转,重组成功后公司的机会。
---------------------------------------------------
如果您觉得文章还行,不妨多多收藏,感谢支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