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息面利好居多 有望震荡上行!

(2015-09-14 08:07:56)
标签:

股票

分类: 早评

【博主介绍】证券投资顾问,就职于一证券机构,上交所ETF理财规划师;证星十大名博,多家知名网站名博,视频讲师;十年证券投资经历,多年从事投资咨询工作,对主力短线操作手法有所研究。 

【直播特色】利用四大指标:MACD,SKDJ,EXPMA,TOW,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操作体系,利用四大指标分析大盘准确率在70%以上。

【投资理念】中线操作原则:一,中线操作,高抛低吸;二,不惧调整,坚定持有;三,切勿频繁换股操作!短线操作原则:一,个股分时图 逐步盘升是吸货;二,吸货当日是否逆市,如是为佳;三,大盘背离是买点;个股加速诱空是买点.四,盘中可全仓,收盘八成以下.个人总结,供参考!

【股市座右铭】追跌杀涨!! 
--------------------------------------------------------------------------------
热点解读】
券商从严清理场外杠杆所涉存量市值小于预期
月初开始的第二轮场外市场降杠杆,目前正在紧张进行中。业内综合上报数据、监管节奏以及整体仓位因前期异常波动大幅下降等因素预测,第二轮场外去杠杆所涉存量股票市值规模小于市场预期,不超过1500亿。
点评:配资已接近尾声,基本无利空而言,当前最大的不确定是经济层面,不过通过一系列刺激政策,这一不稳定因素望缓解,总体来看不必过于悲观,看好的坚定持有。
 改革存款准备金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9月15日起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分析人士认为,该措施反映央行维稳资金面意图明显。
点评:平均值法有利避免发生短暂性流动性缺失的风险,且在非常时期能降低存准金来释放流动性,有利银行灵活把握,些许利好市场。
  基金7天斥67亿元抢筹5只“破净”银行股   
截至上周末,上证指数在3100点附近已盘整10多个交易日,期间,以基金为首的主力机构再度打出了价值投资牌基金新闻部记者发现,9月份以来的7个交易日,基金哄抢银行股142亿元,且基金重金杀进破净股,同期抢筹“白菜价”的农业银行16亿元。
点评:基金进场银行,寻求价值洼地,相信会吸引更多的基金关注。银行破净是在熊市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一旦市场转牛,估值回升到1.5PB较为正常,如此来看,获利50%的收益是较有保障的,没必要天天追涨杀跌。

--------------------------------------------------------------------------
大盘分析】
    周末消息面不少,一是北京执行二套房两成首付,继续宽松房才产政策,一线城市如此刺激,有望促使经济实现稳定;二是央行调整存准金的考核方式,有意图释放资金流,资金层面也偏利好;三是国企改革深化文件推出,有利相关板块个股出现反弹。利空方面信息还真是没有,总体来看消息层面偏利好,有望促使大盘向上展开震荡。
    技术层面上,大盘在3200点处缩量整理多日,站稳五日线,十日线,且有望形成金叉之势,这是一个技术做多的信号,大家可以留意3200点得失,在这之上可以谨慎持股,安全性还可。而大盘的阻力位,笔者关注EXP17 3300点,以目前的成交量很难突破成功,只能通过时间消化,让阻力位下移,如此才更容易突破。今日大概率是在此区间3200到3300点震荡,个人较为乐观,多留意地产,银行,国企改革股的表现。
    今日操作建议:仓重的继续持有为主,一百点的波动区间仍是底部区间的震荡,没有到高估亢奋的点位区;仓轻的可以多出击操作下,跌破3200点则观望。
后期策略:
市场各方参与资金情况,看他人底牌才更有利于我们投资。全市场7.5W亿的公募基金,以及私募市场1.5W亿资金,据说平均仓位不及五成,如果按五成算来,可供做多资金达4.5亿。加上证金的备用资金及未来养老保险资金,机构入场资金在5到6W亿水平间,这股中坚力量是未来走出牛市的关键,如何引导真需要政策来把握。市场缺得不是钱,而是投资方向和信心!  再来看我国居民存款储备情况,当前达50W亿,而居民投资股票金额仅2%水平,1W亿,远低于市场成熟的美国,只有其的十分之一。随着大众对理财方面的重视,投资理财产品和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会逐步增加,也有利加大整个市场估值水平的提高。未来数十年来,潜在的民间多头有近10W亿的入场规模。相对目前40W亿的股票市场,提升空间会较为明显!笔者较为看好银行保险券商的长期投资机会,看好平安银行,中国平安,中信证券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