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千点已无阻力 震荡盘升仍将继续!

(2015-08-18 08:36:47)
标签:

股票

分类: 早评

【博主介绍】证券投资顾问,就职于一证券机构,上交所ETF理财规划师;证星十大名博,多家知名网站名博,视频讲师;十年证券投资经历,多年从事投资咨询工作,对主力短线操作手法有所研究。 

【直播特色】利用四大指标:MACD,SKDJ,EXPMA,TOW,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操作体系,利用四大指标分析大盘准确率在70%以上。

【投资理念】中线操作原则:一,中线操作,高抛低吸;二,不惧调整,坚定持有;三,切勿频繁换股操作!短线操作原则:一,个股分时图 逐步盘升是吸货;二,吸货当日是否逆市,如是为佳;三,大盘背离是买点;个股加速诱空是买点.四,盘中可全仓,收盘八成以下.个人总结,供参考!

【股市座右铭】追跌杀涨!! 
--------------------------------------------------------------------------------
热点解读】
  中登数据:百万市值账户逐渐消失 55万个中产缩水  
中登数据显示,在巨大的市场震荡中,中产与散户的财富均受到冲击。有5.7万个500万市值以上的账户“消失”,而10万-50万账户也减少了86.96万个。而此前一向高歌猛进的两融,新开户数也创下了今年以来新低。  
点评:证券市场的现实是残酷的,只有少数人能赚钱的真理永远成立,切记别盲目操作,大概率时下注,赢面才会大增。
李大霄:投资是修行 10倍市盈率就是钻石底
李大霄先生近期在某活动中发表《中国的股市机会与风险》的演讲,表示投资就是修行,详述了钻石底、地球顶的判断方法,强调第一不能借钱买股票。第二,要分散配置。第三,要符合金字塔法则。第四,不能给漏出去。对往后的市场,他的判断是结构性分化的过程仍然会继续,好股票才能持续的跑赢大盘。而高估的股票,还是会调整。
点评:文章可以搜索下标题,重要的文章读三遍!

--------------------------------------------------------------------------
大盘分析】
    近期市场的热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证金概念股,将梅雁水电的价格炒上了天,同时带动了其他概念股持续上攻;二是国企改革概念股,国投系,中粮系表现凶猛,创出新高的个股不少。现在国改演变成炒地图模式,已进入疯狂和瞎炒的阶段。在这笔者要指出,题材炒作是资金优势的群体,抱团作战而来,并不是因为消息本身,消息是被资金团体利用才有用,一旦其盆满而归,剩下的就是万丈悬崖了。且大家也经历过股灾时消息满天飞的日子,一定要汲取教训,宁可少赚,也不能重蹈覆辙!
    再来说说让大家失望的事情,笔者在本轮行情反弹到4000点以上,建议大家减仓小盘仓位,调仓到主板金融上来,为的是防止小盘的大波动风险。目前来看,小盘稳定的居多,反而是金融板块下行近10%,有估值的板块都是大权重,资金关注度并不集中,那现在下跌了,还能操作或加仓吗?能,只要控制好单只股的持仓量,不让其影响到个人投资心态,我就认为可行。盘大且资金不统一,会让权重股长期低迷为主,一旦起势必会吸引众多轻仓资金追涨介入。咱不妨耐心等待,时间咱有,最重要的是将来股价能创出新高就可,业绩是持有的最好信心!
    操作方面:建议八到九成仓为主,权重持仓为主,目前冲关四千点问题不大。市场是炒作题材还是权重,都能接受,坚持一种风格,总会风水轮流转的,频繁切换容易亏损。笔者看好权重起势的那一刻!
后期策略:
中小盘个股本轮反弹幅度,超过50%的票不少,部分已创出本轮新高。其中资金自救的居多,也有因证金概念股也崛起的题材股,但终究会有结束的时候,不可盲目追涨参与。笔者较为看重个股当前的估值及未来企业的营收及利润增长,以此来保证所持个股在业绩方面不会产生利空,估值低是咱长期持有的信心根源。目前家电,建材,地产,机械,商业等面临着增长放缓的局面,利润稳定可能性较大,因此,能给予的较好投资估值是在10倍PE,过高则不建议参与,其中多留意股息率高的进行投资,回报较有保障;而对于营收及利润仍有增长10%速度的个股,估值可略高些,12到15倍PE为主;增速超过15%的估值可在15到20倍PE间。这样进行简单区分,有利于我们下手投资及仓位配置。笔者较为看好银行保险券商的长期投资机会,看好平安银行,中国平安,中信证券等;价值精选个股留意快速消费类企业,困境反转,重组成功后公司的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