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救市成功 权重股望向4500点发起进攻!

(2015-07-22 08:37:26)
标签:

股票

分类: 早评

【博主介绍】证券投资顾问,就职于一证券机构,上交所ETF理财规划师;证星十大名博,多家知名网站名博,视频讲师;十年证券投资经历,多年从事投资咨询工作,对主力短线操作手法有所研究。 

【直播特色】利用四大指标:MACD,SKDJ,EXPMA,TOW,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操作体系,利用四大指标分析大盘准确率在70%以上。

【投资理念】中线操作原则:一,中线操作,高抛低吸;二,不惧调整,坚定持有;三,切勿频繁换股操作!短线操作原则:一,个股分时图 逐步盘升是吸货;二,吸货当日是否逆市,如是为佳;三,大盘背离是买点;个股加速诱空是买点.四,盘中可全仓,收盘八成以下.个人总结,供参考!

【股市座右铭】追跌杀涨!! 
--------------------------------------------------------------------------------
热点解读】
山东千亿养老金结余划归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运作
经国务院批准,山东省确定将1000亿元职工养老保险结余基金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运作,分批划转,目前第一批100亿元已划转到位,其余基金正在归集。
点评:国务院特批,本来需要酝酿一段时间的养老资金,快速到位,不在意的是金额,重要的政策意图,无疑给市场带来信心,重点关注这一事件的影响,利好市场!
125券商上半年净赚1531亿 创历史新高
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125家券商经营情况数据,证券公司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显示,125家证券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05.08亿元,实现净利润1531.96亿元,120家公司实现盈利。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还显示,2014年全年券商净利润为965.54亿元,2013年则仅为440.21亿元。
点评:有人认为券商已经到了周期顶部,IPO暂停,两融收入减少,市场交易大减会对业绩造成影响,不可否认,下半年没上半年好。但从国家层面对股市繁荣的支持,慢牛行情有望继续,如能切换到主板,成交量仍有望保持。利润适度降低,并不影响适当配置券商股。笔者建议一成仓以下可,未来仍会有IPO,仍有创新业务收入,预期T+0等利好。
  上周新增投资者53万人 基金开户数回升  
中国结算最新周报显示,上周(7月13日至7月17日)新增投资者数量53万人,环比增3.18%。此外,新增基金账户64万户,环比增48%。  
点评:伴随着股指的逐步企稳,个股分化,但牛市论调依然存在,会吸引更多新进投资者,新增投资者数量会逐步增加。

--------------------------------------------------------------------------
大盘分析】
    消息层面仍是利好居多,一扫股灾时满天的阴云,如今已消散,但众多股民仍处套牢亏损当中,无法脱身,后绪震荡盘升是大概率事件,只要个股选择还可,坚定信心持有,解套希望仍是较大。很多朋友的投资思维仍是局限在一两只个股的亏损上,不能从整体资金盈亏多少而考虑,只要总体是盈利的,就应该保持全局优势,良好的心态,才能让我们摆脱局部战损的痛苦。跳出这一两只股,或许心情会更加舒畅。
    笔者的观点也较为清楚,很少搞马后炮,作为指导就要有明确的方向。一直认为四千点下值得全仓,重仓参与,目前阶段仍是正确的。此时战事已经发展到四千点以上,调仓换股是必然的,而且后期应集结重兵在绩优权重方面,他们是发起4500点攻击的主要部队,没有主力军团,仍靠游击小盘打前头,我想会无攻而,而且小盘的估值实在有些高,并不利于做前锋。长远资金的逐步介入,蓝筹价值会体现出来,未来赚钱效应仍会明显。资产配置方面,权重股仓位不能少,笔者也持续提示,本轮股灾也靠持有权重而损失较小,后期其也会发挥防守稳进的作用!
操作上建议保持八成左右仓位,小盘反弹较大后逐步调仓到业绩蓝筹上,以金融,基建,医药,化工股为主,题材关注国改。
后期策略:
 略修正: 对于市场后期操作,大体上如此对待,4000点下可以重仓把握,八九成仓水平;4200点下维持七八成仓水平;4400点维持七成仓水平;4500点维持五六成仓;4800点上保持半仓水平。仓位控制是建立在个股不是绝对低估的情况下,如您是投资高手,对个股未来前景十分看好,可不理会这仓位控制法。笔者能力有限,到4500点水平,相信很难找到太多低估的票。银行保险券商投资为主,看好平安银行,中国平安,中信证券等的长期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