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山西省平定窑出土瓷器金代收藏 |
001、白釉印花盘
山西省平定县冠山镇三岔口墓葬出土,平定县文管所藏。芒口、浅斜壁、大圈足、白胎,白釉泛黄。内壁印庭院栏杆图
根据现有的资料和考古发现,证明平定窑始烧于唐,历经五代到北宋,终于金。平定窑以烧白瓷为主,其釉色洁白,胎色有白和略灰之别,早期釉色白白净,晚期略泛黄。平定窑兼烧黑釉,还有少量的绿釉、黄釉、结晶釉、窑变釉等。从几件出土的白釉瓷器,看金代平定窑白釉瓷器的特点:
在宋金时期,平定窑的生产也达到一个高峰,由于在地理位置上与河北著名的邢窑、定窑、井陉窑毗邻,在工艺技术上、装饰技法上互为借鉴。白瓷产品堪比定窑媲美,器物造型、装饰工艺、烧制技法,两窑有共同之处。从平定县柏井窑址的发现,证明了平定窑以烧白瓷为主,这些白釉瓷器产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胎白细腻。说明当地产的瓷土质量比较好,淘洗、腐熟工艺成熟,杂质少塑性和耐火性好,也有胎质白中泛灰;
二是白釉略微泛黄。从出土几件白釉瓷器看,釉面都有略微泛黄的现象;
三是使用复烧工艺。芒口白釉盘证明,复烧工艺在平定窑也很流行;
四是使用模印印花工艺。金代盘碗一类使用模印工艺最多,纹饰都是当时流行的纹饰;
五是划花、剔刻工艺在瓷枕上使用普遍。黑剔花工艺比较复杂,在两个出土瓷枕都使用了此工艺,一个呈黑色、一个呈褐色;
六是瓷枕制作工艺上多采用两眼气孔。北方瓷枕制作多为一个气孔,在瓷枕底部或后壁,孔比较大。平定窑瓷枕多采用两个气孔,而且孔洞比较小,这样更为美观。
宋金时期,平定窑的装饰技法丰富多彩,印花、刻花、划花等异彩纷呈,造型别致,特别是北宋时期产品,釉白胎实,装饰精美,很难分出窑口。平定窑是山西最东面一个窑,是山西诸多古窑的一支奇葩。对于山西平定窑瓷器,由于出土数量少,特别是唐代瓷器实物更难见到,加上勘察欠缺,文字资料不多,使人们很难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需要文博部门和古陶瓷爱好者共同努力,还原一个全面、真实的平定窑。这些出土瓷器也是鉴赏山西平定窑准确的参考资料。
002、白釉划花枕
山西省平定县三岔口墓葬出土,平定县文管所藏。
枕面近随圆形,边壁竖直,平底,底部有两气孔。浅黄色白胎,质细,白釉泛黄,釉面有细开片。枕面双勾边框,中有浪花水波纹。
003、白釉黑剔花枕
山西省平定县西关村墓葬出土,平定县文管所藏。
枕面近随圆形,前端内凹,四周有浅檐,边壁竖直下撇,
平底。底部和后壁各有一出气孔。白胎细腻,釉色呈浅褐色。枕面采用釉装饰,窄边框中间菱形开光,开光中为折枝牡丹花,开光外卷叶纹,枕壁一周刻划简化卷叶纹。
004、白釉黑剔花枕
山西省平定县西关村墓葬出土,平定县文管所藏。
枕面近随圆形,前端内凹,边壁竖直下撇,平底。底部有两个出气孔、后壁有一出气孔。白胎细腻,釉色呈浅褐色。枕面采用釉装饰,卷草边饰,中间为缠枝莲花。四周枕壁网格纹饰,中间带篦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