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明洪武釉里红梅瓶

标签:
明代洪武釉里红梅瓶岁寒三友历史收藏 |
分类: 鉴赏篇 |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是现存惟一一件带盖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梅瓶,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也是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
岁寒三友纹梅瓶高41.7公分,口径6.4公分,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岁寒三友图指松、竹、梅三种植物的图案,象征着高洁的志向、文人的气节、洁身自好的品德。
梅瓶小口,短颈,溜肩,肩以下逐渐收敛,体形修长,底面有刮削痕。盖作钟形,火焰形钮。通体施白釉,白中略泛青,釉质细腻滋润,底露胎。盖为红地白花,满绘牡丹,颈部绘蕉叶纹,肩以下白地红花。绘如意纹、卷草纹、缠枝菊花。下部绘海水纹、变体仰莲纹饰。腹部以较大的篇幅绘松、竹、梅,并以湖石、山茶、芭蕉衬托,组成了岁寒三友的主题画面。明朝初年,由于釉里红烧制工艺不是非常成熟,通体釉里红中泛黑,主要是窑温偏低造成的,这也成为明洪武早期釉里红的一个特点。
梅瓶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响龙山明初驸马都尉宋琥和永乐皇帝之女安成公主合葬墓。宋琥宣德五年去世,安成公主正统八年病逝。
明洪武年间的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一共有两件,还一件在南京市博物馆,没有盖子。高36.5公分,比南京博物院这只带盖梅瓶略矮一点,主题松、竹、梅图案相似,细节画法有区别,底部变体仰莲纹不一样,釉里红也是红中泛黑。
洪武釉里红梅瓶从造型,接胎成型工艺、图案布局、画法用笔等都带有元代风格,但又有与元代不同的地方,正是从元代风格到明代成熟风格转变的过程,这两件实物为我们研究明初古陶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