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瓷痴”马会昌:定窑遗址上的守望者 [转载]“瓷痴”马会昌:定窑遗址上的守望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定窑遗址位于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川村一带,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窑遗址文物保管所副所长马会昌,自1985年参加定窑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以来,近30年一直致力于定窑遗址的研究与整理工作,并在古定瓷制作技艺的恢复与发展方面成就斐然。他曾被授予“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师”等称号。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李辉炳先生看到他这种对古定瓷研究痴迷的精神,挥毫为他题下“瓷痴”二字。
一片痴心弄陶泥
马会昌,是曲阳县辉岭村人,高中毕业后,师从中央美院教授李涵先生学习美术,主修中国画。1985年4月,当河北省文物局研究所在定窑遗址开始组织考古发掘工作时,有一定绘画基础的马会昌被招进工作队。工作队由时任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的刘世枢带队,马会昌负责对发掘出的文物标本登记造册,并对其中一部分进行制图存档。那次发掘规模很大,面积达2000平方米,收获惊人:窑炉、料场、水井、灰坑等遗迹和大量瓷器、窑具相继出土,仅瓷片就有30多万片,有些款识瓷片属于首次发现。马会昌在为发掘成果如此丰硕而欣喜的同时,也在日以继夜地辛勤工作着。他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蹲在瓷片、窑具堆里翻捡、记录,虽然一天下来身体很疲惫,但他从未感到枯燥,因为他已为古人那精美绝伦的定瓷艺术所迷恋,并深深陶醉其中。
正是凭着对古定窑研究事业的热爱与执着,马会昌在此后十多年间,整理出自唐至元各个历史时期的标本瓷片多达40余万片,并绘制标本图案近4000张,这为定窑遗址的研究与保护工作打下了丰富而坚实的基础。也正是有像马会昌这样一批乐于奉献的工作者,定窑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才取得了重大成果,从而在国内外引起很大轰动,定窑遗址也被确认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踏实能干的马会昌被任命为河北省定窑遗址文物保管员,并开始从事定瓷的研究与复制实验工作。古定窑始创于唐,其烧制的白瓷素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之美誉,曾位居宋代五大名窑之首,但历史上的宋金之战使正处于白瓷文明巅峰的定窑惨遭劫祸,最终这一瓷中瑰宝香消玉殒。由于关于定瓷的制造工艺在历史文献中几乎没有记载,因此,恢复定瓷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而马会昌凭着一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敢闯敢干精神,进行刻苦攻关:把属于同一器形的瓷片标本拼凑成完整的图案,再加以认真研究,到一些博物馆去考察定瓷文物,并绘制图案……攻关之路艰辛坎坷,期间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他全身心地忘我工作着,有时为解决一个小小的问题,就要进行许多次试验……
甘为艺术写春秋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古定瓷的研究和恢复工作,马会昌曾师从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辉炳及清华大学陶瓷系教授高峰,学习中国陶瓷史与相关陶瓷制作工艺。
马会昌通过大量的研究与实验,逐步掌握了定瓷各个历史时期的器形特点、纹饰种类、胎釉成份、原料配方与烧成火候等一系列相关工艺和技术,为恢复定瓷作出了突出贡献。后来,定窑遗址文保所以马会昌为技术骨干,成立了自己的仿古定瓷制作车间,这不仅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古定瓷提供科学的数据,还对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工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过长期的实践,在设计、纹饰图案、制范、拉坯、刻花、上釉等制作工艺中,马会昌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从事古陶瓷的业内人士都知道,一件优秀的仿古瓷作品须具备器形准、釉料真、纹饰像、古味浓、品位高等特点,并且在重量上也要求不差分毫,做到这些才是融古瓷鉴赏、传统工艺和艺术于一身的高雅艺术品。在马会昌手中诞生的一件件精美的仿古定瓷,许多国内外陶瓷专家看了皆为之惊叹不已,如果不加以仔细辨别与鉴定,甚至可以以假乱真。马会昌表示,为防止别人将他的东西拿去做旧,扰乱古董市场,他在制作每一件作品时都留有暗记。他说:“对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要有一种敬畏之心;我不是单纯地在做陶瓷,而是在做文化,而是把它当作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把他当作一种生命在敬仰和伺候……”我国知名古建专家沈志为先生欣赏了马会昌的印花孔雀荷花盘、印花龙纹牡丹盘等作品后,赞不绝口,即兴赋诗一首,对其仿古制瓷技艺给予高度赞誉:铿锵如研玉,刃底幻婵娟。烟妆舞黛迹,火浴见华颜。蜂来岂敢落,蝶至羽轻扇。不胜微风力,难为腊指堪。笑嗔罗绮重,雅度勿俗谦。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和研究成果显著,马会昌后来被任命为定窑遗址文保所业务副所长。多年来,他仅接待来访的国外专家与学者就多达百余次,通过向来宾介绍定窑遗址的相关情况,让其了解古定窑曾经的辉煌和定瓷艺术的无穷魅力,因此他也成为传播中国陶瓷文化的使者。他曾以中方代表身份多次与日本、德国、法国等一些世界著名陶瓷专家进行有关定窑遗址的学术交流和探讨,并与其中一些专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此外,他还参与策划了定窑遗址保护方案的修订,并于2002年主持完成了定窑遗址保护大棚工程,为进一步保护好定窑遗址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定窑遗址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它已被我国列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片痴心弄陶泥,甘为艺术写春秋。现在,马会昌仍沉浸在定瓷艺术的天地里,他的创作也渐入佳境。从泥到瓷,马会昌在火热的窑炉中创造着一次次艺术与灵魂的涅槃,他在生活的窑炉中也历练着自己的艺术人生,“送入丹心一片,捧出玉质磬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