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炉瓶贴花纹饰

标签:
龙泉青瓷贴花宋元明窖藏瓷器收藏 |
分类: 鉴赏篇 |
瓷器贴花工艺早在六朝时期就已普遍使用,延续到隋唐纹饰花样和粘贴技法更加成熟。南宋时龙泉青瓷纹饰一改北宋常用的刻、划、印花技法,在器身上采用了贴花工艺,使纹饰玲珑突出,立体感效果非常好,达到了美化效果。从出土资料看最早龙泉青瓷使用贴花工艺的是浙江绍兴环翠塔地宫出土咸淳元年(1265年)贴花“福寿”牡丹纹炉。
龙泉青瓷贴花工艺主要利用有花纹的模具,在打制出的薄泥片上压印出花纹,剔除多余泥料将片状纹样贴到湿度相近的器物坯胎上,经过晾干、上釉、入窑烧造而获得。制作时花瓣和叶片分别用模具成型,连接花瓣和叶片时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花瓣、叶片贴好后,用刀刻划茎蔓连接花瓣、叶片(图一 );二是工匠用手搓出泥条连接花瓣、叶片,形成活泼生动的装饰(图 二)。
龙泉青瓷贴花纹饰粘贴主要使用在瓶、炉器物上,大一点的器物上用大一点的贴片效果更理想。纹饰常见菊花纹、牡丹纹,从出土龙泉青瓷资料看牡丹花使用较多。古人把牡丹花誉为“富贵花”,寓意美好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认为该花雍容华贵,娇秀典雅,这种品质符合人们的审美志趣(图三)。
南宋龙泉青瓷贴花纹饰只见在“炉”中使用,最典型是是四川遂宁金鱼村南宋窖藏龙泉青瓷贴花出式炉(图四),釉水肥厚,贴花部分有厚重感,北京故宫博物院传世南宋龙泉青瓷炉可以佐证南宋贴花的特点。
元代龙泉青瓷贴花纹饰在炉、瓶中常使用,青瓷瓶贴花在瓶颈部和腹部,相互衬托增加了整体美感(图五 )。元代青瓷釉水流动性较好,贴花纹饰“出茎”现象明显。
元代龙泉青瓷炉在烧造中,部分炉底垫烧部分突出使用时炉脚悬空,形成假炉脚(图六)。元代菊花纹与南宋菊花纹相似,但叶片纹饰变化较大(图七)。元代青瓷炉炉底直径比炉口直径变小年代略晚(图八、图九)
002元代
003元代
004南宋
005元代
006元代
007元代
008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