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陶胡人头像

标签:
红陶胡人宋代磨喝乐玩具 |
分类: 鉴赏篇 |
中国古代汉人称除了汉人以外部族为胡人,通常指中国北方以及西方的游牧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蒙古国、契丹、女真等部落。汉代就有胡人与汉人交往记录,唐宋更为普遍。同时也反映在陶瓷文化中,汉唐陶俑尺寸比较大,宋代流行一种儿童玩具“磨喝乐”,尺寸比较小,胡人俑也变小了。“磨喝乐”是梵文音译,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儿子,佛教天龙八部之一,传入中国以后经过一番汉化,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为可爱儿童形象,成为“七夕”节供奉牛郎、织女的一种红陶偶人。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两宋时期,每年的七夕节,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用“磨喝乐”来供奉牛郎、织女,借此来实现“乞巧”多子多福愿望。
这枚在河北沧州得到的红陶胡人头像,直径只有2厘米,不可能是“乞巧”多子多福的,应是纯粹的儿童玩具。由于体积小,也可能是一个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