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研讨会在苏州召开

标签:
李广宁青瓷苏州东吴博物馆宋体釉下彩瓷文化 |
分类: 推荐篇 |
青瓷研讨会在苏州召开
5月28号至29号,由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苏州东吴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中国青瓷研讨会”,在苏州浒墅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鼎力支持下圆满召开。来自全国青瓷研究专家汇集一堂,对各地青瓷近几年发掘、研究情况作了精辟论述,与会代表受益匪浅。青瓷研讨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在此提示一下,让博友共同分享。
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敏先生的《大越遗珍》,让我们看到吴越国贵族所控制,专为越国贵族烧制的大量礼乐系列青瓷,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已出现“官窑”雏形,对我国官窑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浙江考古研究所郑建明博士《浙江德清东苕商周窑址调查》揭示了该地区发现大量原始青瓷窑址,已有商业化生产因素,特别是商代原始青瓷标本的发现引人注目。(参看本博客鉴赏篇“江苏六十年考古展”图片)
浙江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沈岳明先生龙泉《枫洞岩窑址出土洪武时期龙泉青瓷概况》指出龙泉窑在明代烧造官用器的实物依据。特别是目前正在发掘的龙泉溪口窑的信息,让大家关注。黑胎青瓷是溪口窑主要产品,已发掘资料证明比南宋官窑黑胎产品要早。
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王志高先生《东吴釉下彩瓷》说明了在三国东吴晚期孙皓奢靡之风与釉下彩瓷青瓷使用有密切关系,具有宫廷用瓷性质。东吴釉下彩瓷青瓷生产、使用时间极短,其产地可能成为中国古陶瓷史上一个谜案。(参考博客六朝风采中“最早的釉下彩瓷”图片)
安徽原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广宁先生《安徽窑址介绍》提到了建都南京的南唐宫廷用白瓷来自安徽繁昌窑。从出土资料看,繁昌窑早在唐代已开始生产影青瓷。
最后值得介绍的是新成立的《苏州东吴博物馆》,这是一个“官办民助”的博物馆。一个官办的博物馆,馆中所有藏品由现任馆长陈凤九先生一人捐赠,一千面各时期铜镜、一千件青瓷、一千件石雕。各位代表参观博物馆后,共同的感受是震撼。青瓷馆中以早期青瓷为主,大开门的藏品和丰富的品种,让会议代表大开眼界。“眼见为实”让一些流言不攻自破,捐赠是一种境界,同时也是探索一条新路,这种“凤九”模式,让收藏界关注,让官办的博物馆业内关注,让地方有关政府关注。文博部门的文物定级工作正在进行,祝《苏州东吴博物馆》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