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篇——真假“S”耳

标签:
青瓷罐古器纹饰杂谈 |
分类: 实战篇 |
真假“S”耳
近日,在南京古玩市上购得一只战国青瓷罐,完整漂亮。记得当时在一个摊子上看到了早期青瓷罐、炉、鼎等,从釉水、造型上看是典型战国青瓷。一次见到这么多早期青瓷,让我感到意外,向摊主打听了一下情况,原来受国际市场的影响,通过走私渠道外流的高估器基本停止,国内市场高古器越来越多,藏主想让掉一部分藏品,再收集一些更高档的高古瓷,正如藏友所说“以藏养藏”。问了一下价格,并不便宜,只好挑了一只价格适中带“S”耳青瓷罐。这时,恰巧我的一位藏友也到此,他也是一位收藏多年的藏友。我顺便让他看了一下,他也认为是一件“大开门”的东西。因为罐肩部带两个“S”耳,比一般青瓷罐要漂亮,就收入囊中。“S”纹在青铜器上是一种常见的纹饰,是从龙纹演变而来。在战国时期,江浙地区贵族墓因铜少价昂,纷纷采用青瓷模仿青铜礼器、乐器作为陪葬器。无锡鸿山战国贵族墓一次就出土几百件成套的青瓷礼器、乐器。江浙出战国青瓷较多,特别是“S”纹,在早期青瓷上是常见纹饰。
在家放了几天后,有几位从江苏溧阳的朋友来玩,我拿出罐子请他们欣赏。我知道溧阳地区出土青瓷很多,他们手上都有不少档次不错的高古器,而且他们都是实战中的高手。看完之后,我以为他们能赞赏几句。没想到他们让我再用放大镜看一下两个“S”耳,我带着疑惑的心情用放大镜仔细看一下。没想到在放大镜下两只“S”耳露出了真相,原来两只耳是后做上去的,最明显的特征是“S”纹饰是粘在罐釉面上的。从工艺程序上讲罐成型后贴“S”耳,之后才上釉,“S”耳上釉与罐上釉是一致的。把“S”耳同我收藏的其他带“S”耳比较一下,明显粗燥,不精细。他们的坦诚指教,让我非常感谢。这次小小的上当,说明一个问题,越是大开门的东西,越要看的仔细。罐上的两个“S”耳,我也没有去掉,就留个纪念吧!(第一图罐上“S”耳是新加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