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定窑印花工艺中少见的“吴牛喘月”纹饰

标签:
定窑纹饰窑工刻模满奋 |
分类: 实战篇 |
“吴牛喘月”残片中的定窑印花工艺
在定窑遗址参观时,窑址文管所标本室有一片“吴牛喘月”残盘片,使我联想到在南京工地上捡到相同的一瓷片,虽尺寸略小,图案几乎一模一样。白白的釉面上,模印着精美的图案。在波涛汹涌的海浪中,一片小空地上,一头神牛静静而卧,闲暇之际回头仰望夜空中一弯明月。似乎在思念什么?似乎在怀念什么?波涛凶涌的海浪没有打断它一丝的暇想。实际上是宋金时期著名的“吴牛喘月”纹饰,“吴牛喘月”典出《世说新语-言辞》,“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座;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用今天的话解释为吴地、江淮一带的水牛,因吴地炎热,水牛怕热,见到明月以为是太阳,故而喘气。这段故事,可能是为了标榜满奋言辞捷辩,既博武帝欢颜,又解自身窘境。同时,也为我们记载下了昔时吴地的风俗:吴牛望月而喘。虽然这个图案是古代装饰纹饰常见的,但通过宋代窑工的创作,在陶瓷上的展现,让它富有了新的生命。
定窑的印花工艺在北宋早、中期兴盛的刻花和划花工艺基础上,把定窑的装饰工艺推向了顶峰。窑工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薄胎薄釉白瓷的装饰工艺,新颖的印花将图案纹饰的装饰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生产中它还起到规范器物尺寸规格的作用适合大批量生产,特别是采用覆烧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这种工艺很快被全国各大窑场效仿,许多地方都生产仿定产品,有所谓“南定”、“土定”、“粉定”之称。
定窑的印花工艺的内涵非常丰富。在晚唐、五代时已出现简单的印花图案。印模的制做手法有两种:一是用针状工具在底模划刻出浅细花纹,使用时翻印到器里形成微微隆起的阳纹图案;二是用刻刀在底模刻出图案,翻印到器里形成立体感较强的凸起印花花纹。
北宋后期印花工艺已成熟,窑工大胆地创新,在碗、盘等器物制做中,使成型和印花两道工序合二而一,操做更加简单。轮制印花的技巧,清晰规整,虚实相间,有一种庄重大方的意趣。刻模工艺更加精湛,在形制上采用覆碗式无柄内模,便于成型、印花、脱模。在刻模刀法上偏、正、划、剔、戳、勾、挑诸多手法随图而就。刀的起落轻重自然准确,线条刻划婉转流畅。在图案布局上,构图严谨,层次分明,疏密得当,花鸟鱼龙层叠有序。由于宋代缂丝、织锦和金银器图案的影响,纹饰图案丰富多彩。花纹以腾龙、飞凤、折枝莲荷、游鱼作主题纹饰,衬以水波、祥云等辅助纹饰,边饰以唐草、回纹为主。在图案选题上,常见有缠枝菊花、缠枝莲花、水波游鱼、龙翔庆云、凤穿牡丹、婴儿戏花、狮子滚绣球等,早期以传统图案为多。
定窑印花“吴牛喘月”纹饰,颇值得玩味。在众多的定窑印花图案中,“水纹双鱼”最多,“吴牛喘月”却极少,而完整器就更少,即使是残片也非常值的收藏。究其原因?优美的图案,精细的刻工,规整的底足,白白的釉面,大凡是宫廷用品,数量稀少也就不足为怪了。[原创勿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