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青瓷羊鉴赏

标签:
青瓷越窑六朝瓷器龙泉窑中国杂谈 |
分类: 六朝风彩 |
六朝青瓷羊鉴赏
南 京 博 物 院
羊性温顺,古代“羊”与“祥”相通,瓷器制做中将器物做成“羊”型即寓“吉祥”之意,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在古陶瓷羊型器物中,只有六朝青瓷羊最引人注目。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公园吴墓曾出土一只带有“甘露元年”(公元265年)铭文的青瓷羊。羊头堆刻双角,浅刻的双眼有神。身躯肥壮,腹部两侧刻划双翼,下有四蹄作跪伏状,昂首而卧。釉色青绿,晶莹滋润。是一件久看不厌的精美艺术品,是古代陶瓷中的精品。特别是东晋后的青瓷羊,陶艺工匠们又用褐彩点来突出羊的双目、腹背、尾部和足部,令人有新颖活泼的感觉,似乎给此器注入了生命力。
六朝青瓷羊新颖优美的仿生造型,是当时社会现实生活反应在艺术领域的表现。有着特殊的格调和浓厚的时代色彩,是当时人们对自然事物生命力新的认识。青瓷羊的艺术手法相当成熟,造型和装饰脱胎于汉代铜器,有汉代艺术遗风。六朝青瓷工匠师们,不停留在单纯模仿汉代器物上,又有新的艺术构思和创造,这就是青瓷艺术发展的动力。
据史料记载,六朝时期的青瓷羊主要产于浙江省慈溪市上林湖一带,这是我国著名的越窑青瓷发源地之一。精美绝伦的越窑器被唐代陆龟蒙在诗中赞为“九秋风露越窑开,夺的千峰翠色来”。越窑创建于汉,首次突破了原始青瓷的生产,成为真正的瓷器。其重意义在于,它是中国瓷器的始祖。中国历史上的瓷器生产,以其独特工艺技术和生产方式形成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辉煌业绩。闻名于世的中国陶瓷之母,是江南古越人特别的贡献。六朝时期,越窑是百花齐放的发展时期,做为六朝政治、经济中心的南京,出土大量精美的青瓷,也在情里之中。进入唐代越窑已十分兴盛,工艺水平极高,为皇室所重用。而到了宋代,越窑生产却一落千丈逐步衰亡,而取代它地位是同在浙江省的龙泉地区龙泉窑。究其原因,龙泉窑能继越窑之后而生机勃发,关键在于生产工艺上的新突破。它摈弃了越窑采用的石灰釉技术,使用了石灰碱釉和胎土用二元配方新工艺,造出了薄胎厚釉,色美如玉的青瓷,与南宋官窑的瓷器,把青瓷工艺推向巅峰。[原创勿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