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 古 窑 记

江苏古窑址屈指可数,比起邻近的浙江和安徽,相差甚远。据资料记载有宜兴市西诸乡以五圣庙为中心的宋代窑址、宜兴市归迳乡真武殿青瓷龙窑遗址、宜兴市丁蜀镇汉代和两晋的南山窑、宜兴市伏东乡涧从村唐中晚期涧从窑、宜兴市羊角山早期紫砂窑址、无锡市郊马山牛塘窑址、金坛市薛埠镇窑址,及常州市区、徐州市区基建中发现的青瓷窑址,还有至今未找到的泗州窑址。江南的富庶之地,确如此之少的窑址,给后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摊
位
觅
图
一次在朝天宫旧书摊上发现了几张特别的地图。凭我二十几年军旅生涯的敏感,这几张是不可求的军用地图。军用地图是是军队专用品,它采用等高线绘图,描绘了详细地形地貌,山川河流一一在目。它用精确的座标,绘出了村落、道路。最重要的是它绘出了地形中所有的标的物。其中有古塔、旧碑、水塔、钟楼;大车路、乡村路和小路;有城墙、土墙和各种窑址。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虽不知是何种窑,但有精确的位置。我用较便宜的价格,购得了江宁、溧水、溧阳、浦口、句容市部分地区图。个别图纸稍有破损,经修补后不影响使用。唯一遗憾的是上述几个地区的图纸不齐全,还有待今后补齐。仔细观看了几张图纸,发现了许多带“窑”字头的地名。中国的地名往往有其历史源渊,或者和实地某些遗存有联系,这为我们找寻古窑遗址的想象空间,标出了精确的平面图。
按
图
索
骥
经过一周紧张的工作,经不住外出的诱惑,还是决定出去转一转,目标锁定在句容。句容地图上一个叫大卓镇的地方,在镇西面方圆几里内,有几个地名都带窑字。有西窑、张家窑、胡家窑、王家窑。这么多窑在一起,决不是一个偶然现象,我要一看究竟。从南京到句容有直达车很方便,可到了句容却找不到去大卓镇的车。原来到郊区各镇,要在市内公交总站上车,好在长途车站离此不远。二元五角的车费,三十分钟的时间就在大卓镇落了脚。细细看去公路边十几座楼房,是一个很小的镇。从镇上向西有六里的路程,才能到最西面的“西窑”。从最远一个窑向回走应是最合理的安排,恰巧又碰到镇上唯一的一辆马自达,实在是破的不成样子的车却可代步,七元价格顺利到“西窑”。
图
外
收
获
从镇上出来,进入丘陵地带,满目青山翠竹。脱离了城市钢筋水泥的迷宫,享受着乡野的情趣,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心情,也许这就是身心放松的最好良药。山中的小路不宽,两边绿树竹海,真有“曲径通幽”之感。到达西窑后,马自达司机到是一个热心的人。给我点出了一位姓王的村长家,还给我留下电话号码,告知出来时,只要打电话号码,他就会来接我,这到省去我返回之忧。
村子不大,顺着山梁的方向,前前后后散落着十几户人家。有几栋新楼房中,夹杂着清一色的青砖青瓦房。白云、绿树、翠竹,古旧的瓦房,到是一副美不胜收的图画。因村长到田间干活,家中有老太一人,我无法讲清来意,只好到村周围看看。可到处是竹林、树林,不敢冒然进入,返回村长家耐心等待。中午时分,王村长归来。瘦瘦的身体个头不高,但走起路来精神抖擞,看不出一个六十几岁的老人。让我更吃惊的是,老人两个儿子在外打工,家里的几亩田,竟是老人一手抄耕。说明来意后,老人却无话语,不顾上午的劳累,拿起锄头就往外走。我默默地跟在后面,顺着我的来路向回走。在一处树丛旁,老人用锄挖了几下让我看。没想到路旁的高坡,竟然全是窑渣和残片堆积。再仔细观看路面,完全用窑渣铺就。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又查看了几个地方,残片和堆积是一样的,属于民间缸窑的堆积,让我感到有一点失望。据老人讲,周围情况他很熟,几处窑场都是缸窑,面积很大。但停烧很久了,连他的前辈都没见过烧窑的。停烧主要原因可能是缺水,现在村里人吃水都要到很远的塘中挑水。中午,老人热情地挽留了我,使我真正尝到了一顿山村清纯可口的美食。[原创勿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