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红墙映塔,步步皆为西域大片

2025-11-27 11:34:52

踏足喀什古城东区,才算触到南疆烟火与风情的精髓。不一定要从东门进去,我选择了沿吐曼路古城民居下走过,有条小巷也可以入内。

红墙雕花是东区藏不住的惊艳,耿恭祠的朱红墙体爬满精致纹样,阳光斜洒时,斑驳光影在纹路间流转,指尖抚过墙面,仿佛能触到千年西域的厚重历史,复古风大片随手就能定格。

巷口有幅“喀什”打卡画,顺着老巷往前走,烟火气渐浓,商贩的叫卖声、孩童的嬉闹声交织。登上“爱的阶梯”,转身刹那竟撞见昆仑塔的雪莲花造型,现代建筑与老城土屋同框,历史与当下的碰撞格外出片。

再走几步就看见东区的另一个出入口“水门”,也叫东2门。刚到里面,烤馕的麦香裹着瓜果甜气扑面而来,咬下一口焦香馕饼,脆底裹着芝麻香,恰好衬得沿途风光更有滋味,这是属于老城最直白的欢迎礼。

丝路美玉旁的楼梯藏着惊喜,登顶便是空中花园,藤蔓绕着木栏,抬眼可见摩天轮与老城屋顶相映,清新感与异域风完美融合。

站在花架下远眺,整座东区的轮廓尽收眼底。

走到“我爱喀什”大字打卡点,抬手轻拥这片天地,仪式感拉满,仿佛把整座古城的风情都拥入怀中。

走进朵帕巴扎(花帽街),仿佛跌入色彩的漩涡。数百家店铺悬挂着琳琅满目的花帽,匠人现场飞针走线,指尖绽放的丝路繁花。将丝绸、金线与刺绣技法融汇成波斯纹样与西域花卉,每一顶都是流动的非遗博物馆。游客常买一顶化身"喀什古丽",转角遇见阿巴斯帽子铺,店主会热情讲述花帽背后的古城新生故事。

“角落房子咖啡”这家店位于喀什古城的某个角落,墙上挂满了五彩斑斓的罐罐,简直萌翻了!

在喀什古城的药茶巴扎上,药茶店随处可见,店家会在门口摆上琳琅满目的药材,大大小小的袋装药材,散发着不同的香味,“清晨茯茶配油馕,每餐无酒必有茶”,茶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饮品。在新疆喀什,人们饮茶喜陈不喜新,不求茶的清香,而品茶的苦涩。尤其是药茶,会加入小豆蔻、肉豆蔻、丁香、孜然、胡椒等等香料既解乏提神又强身健体,并且包容性极强,几乎各种调味品都可以与之融合,酸甜苦辣咸尽在其中,逐渐形成了喀什独特的药茶文化。

古城内,有一个“坎土曼巴扎铁业社“。喀什铁器制造业在千年以前的喀喇汗王朝时期就已发达。那时候,这里紧邻王宫的“喀日克大门”(打靶之门),王朝士兵经常列队出操,军队的一些兵器修理作坊也多设在这一带或者附近地方。久而久之逐渐演变成了传统的民族手工铁器制作。

麦麦提艾力·吾布力卡斯木家族从清末到现在,一直从事传统铁器手工打制营生。这间老城街巷里的铁匠铺,从曾祖父玉苏普师傅、祖父肉孜·玉素甫到父亲麦麦提·肉孜,再到吾布力卡斯木·麦麦提,到最后的麦麦提艾力·吾布力卡斯木,历经五代传承,炉火不熄。”

上世纪九十年代,麦麦提艾力·吾布力卡斯木打铁铺和古城所有的生土房子一样,延续了上千年历史,古老而铿锵。伴随着从2010年开始的喀什老城区危旧房改造,麦麦提艾力·吾布力卡斯木家的打铁铺旧貌换新颜,但由土灶、炉火与的捶打声构成的历史肌理,都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转角遇见彩色门扉,马卡龙色调衬着民族风挂毯,少女心瞬间被唤醒,轻靠门框浅笑,便是独属于南疆的清新画卷。

累了便钻进街边咖啡馆,天台观景位是绝佳选择,抿一口咖啡,看阳光为老城屋顶镀上橙红柔光,烟火气与松弛感在此刻交融。

东区的美从不是刻意雕琢,是红墙藏着的故事,是塔影映着的时光,是一口馕里的烟火,每一步漫游,都藏着不期而遇的惊喜,每一帧画面,都是刻在记忆里的西域风情。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