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月份正是去黑山最好的时候。地中海沿岸刚刚入夏,天空湛蓝,山野碧绿,我们从波德戈里察出发,沿着E80公路向北行驶,全程约140公里,车程大约需要2小时,进入黑山北部的杜米托尔国家公园。
沿途都是黛青色的山,绵延伸向远方。 偶尔见到一汪蓝绿色的湖水,就好像一颗祖母绿镶嵌在山间。汽车开进塔拉河谷地区,这里是黑山的避暑圣地,一年内最高温度也不过十几度,初夏时节甚至还能看到一些白雪覆盖在青山上。黑的山,白的雪,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
我们来到了欧洲最深的峡谷——塔拉河大峡谷。要横跨峡谷,就不得不通过塔拉河谷大桥。这座大桥始建于1938年,并于1940年完工。1942年,为了阻止德军和意大利军队的进攻,南斯拉夫游击队炸毁了这座桥。1946年,大桥被修复并重新投入使用。
车子在大桥上行驶,好几位中国游客开始唱起那个优美熟悉的旋律:“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大家之所以如此兴奋,是因为这座桥在中国人心目中,可是一位“电影明星”。
上世纪70年代末期,红遍中国的前南斯拉夫影片《桥》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讲述的也是关于这座桥的真实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将德军撤退途中一座必经的桥梁炸毁,阻住了数万德军后撤之路。片中工程师一直以他建造出如此美丽的大桥为荣,但他还是亲手炸掉了大桥,并将生命定格在了爆炸的一瞬。
现在,在桥的一侧,有护栏围住的工程师的墓碑。墓碑后青山为衬,墓碑前鲜花摇曳。大约是炸桥处的栏杆上,献有红色玫瑰花。
在桥的另一侧,竖立着一座铜像,是电影《桥》中游击队长少校老虎的原型——前南斯拉夫中尉博日达尔·祖季奇。碑文上写着:“这座纪念碑是博日达尔·祖季奇的母亲玛丽亚为其所建。博日达尔祖季奇,南斯拉夫中尉,生于1915年,于1941年英勇牺牲。”
抚摸着桥上的石栏,向远处眺望,朔风猎猎。远处山间的小村庄星星点点,红色的屋顶与青山、绿水、大桥组成了一幅庄严和谐的景象,仿佛在提醒世人,不要忘记那段动荡的岁月,珍惜我们今日的和平。
站在塔拉河大桥上,脚下是欧洲最深的峡谷,电影《桥》里的经典画面在眼前浮现,耳畔似乎响起了《啊!朋友再见》激昂又深情的旋律…
风掠过峡谷,连呼吸都带着那个时代的胸怀,这动静、新旧交织的韵律值得永远珍藏!
大桥全长366米,主桥拱跨度为116米,桥面距离塔拉河河面约149米,是一座五拱钢筋混凝土公路桥。塔拉河谷大桥以其巨大的跨度和高度被称为欧洲最大的公路混凝土拱桥,其设计极具视觉冲击力。这座大桥的设计师是米亚特.斯.特罗亚诺维奇工程师兼教授,而建筑师则是安东诺维奇。
据说桥上许多地方破损,等待资金修缮。
大桥所在地杜米托尔国家公园于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站在桥上远眺四周,峡谷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谷底湍急的水流声轰鸣作响,仿佛在为这绚烂的峡谷歌唱。大桥雄伟的身影倒映在峡谷之中,与四周的美景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塔拉峡谷壮丽画卷。
塔拉河峡谷,作为欧洲最深的峡谷,位列世界十大峡谷之列,其壮美与深邃令人叹为观止。四周茂密的森林环绕,湖泊清澈见底,而峡谷最深处竟达1300米之深。
大桥上下游的山谷,更是峡谷景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两岸悬崖陡峭,树木葱郁,周围森林湖泊与大桥共同为游客们呈现了一场极致的视觉盛宴。
这里的壮丽与深邃,仿佛让人触摸到了大自然的神秘面纱。四周,茂密的森林仿佛是峡谷的守护神,而清澈的湖泊则如同峡谷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山谷中的每一片叶子,都能映出这座峡谷的深邃与神秘;大桥的每一根钢筋,都是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
【黑山·杜米托尔】追寻70年代的银幕记忆
五六月份正是去黑山最好的时候。地中海沿岸刚刚入夏,天空湛蓝,山野碧绿,我们从波德戈里察出发,沿着E80公路向北行驶,全程约140公里,车程大约需要2小时,进入黑山北部的杜米托尔国家公园。
沿途都是黛青色的山,绵延伸向远方。 偶尔见到一汪蓝绿色的湖水,就好像一颗祖母绿镶嵌在山间。汽车开进塔拉河谷地区,这里是黑山的避暑圣地,一年内最高温度也不过十几度,初夏时节甚至还能看到一些白雪覆盖在青山上。黑的山,白的雪,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
我们来到了欧洲最深的峡谷——塔拉河大峡谷。要横跨峡谷,就不得不通过塔拉河谷大桥。这座大桥始建于1938年,并于1940年完工。1942年,为了阻止德军和意大利军队的进攻,南斯拉夫游击队炸毁了这座桥。1946年,大桥被修复并重新投入使用。
车子在大桥上行驶,好几位中国游客开始唱起那个优美熟悉的旋律:“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大家之所以如此兴奋,是因为这座桥在中国人心目中,可是一位“电影明星”。
上世纪70年代末期,红遍中国的前南斯拉夫影片《桥》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讲述的也是关于这座桥的真实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将德军撤退途中一座必经的桥梁炸毁,阻住了数万德军后撤之路。片中工程师一直以他建造出如此美丽的大桥为荣,但他还是亲手炸掉了大桥,并将生命定格在了爆炸的一瞬。
现在,在桥的一侧,有护栏围住的工程师的墓碑。墓碑后青山为衬,墓碑前鲜花摇曳。大约是炸桥处的栏杆上,献有红色玫瑰花。
在桥的另一侧,竖立着一座铜像,是电影《桥》中游击队长少校老虎的原型——前南斯拉夫中尉博日达尔·祖季奇。碑文上写着:“这座纪念碑是博日达尔·祖季奇的母亲玛丽亚为其所建。博日达尔祖季奇,南斯拉夫中尉,生于1915年,于1941年英勇牺牲。”
抚摸着桥上的石栏,向远处眺望,朔风猎猎。远处山间的小村庄星星点点,红色的屋顶与青山、绿水、大桥组成了一幅庄严和谐的景象,仿佛在提醒世人,不要忘记那段动荡的岁月,珍惜我们今日的和平。
站在塔拉河大桥上,脚下是欧洲最深的峡谷,电影《桥》里的经典画面在眼前浮现,耳畔似乎响起了《啊!朋友再见》激昂又深情的旋律…
风掠过峡谷,连呼吸都带着那个时代的胸怀,这动静、新旧交织的韵律值得永远珍藏!
大桥全长366米,主桥拱跨度为116米,桥面距离塔拉河河面约149米,是一座五拱钢筋混凝土公路桥。塔拉河谷大桥以其巨大的跨度和高度被称为欧洲最大的公路混凝土拱桥,其设计极具视觉冲击力。这座大桥的设计师是米亚特.斯.特罗亚诺维奇工程师兼教授,而建筑师则是安东诺维奇。
据说桥上许多地方破损,等待资金修缮。
大桥所在地杜米托尔国家公园于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站在桥上远眺四周,峡谷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谷底湍急的水流声轰鸣作响,仿佛在为这绚烂的峡谷歌唱。大桥雄伟的身影倒映在峡谷之中,与四周的美景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塔拉峡谷壮丽画卷。
塔拉河峡谷,作为欧洲最深的峡谷,位列世界十大峡谷之列,其壮美与深邃令人叹为观止。四周茂密的森林环绕,湖泊清澈见底,而峡谷最深处竟达1300米之深。
大桥上下游的山谷,更是峡谷景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两岸悬崖陡峭,树木葱郁,周围森林湖泊与大桥共同为游客们呈现了一场极致的视觉盛宴。
这里的壮丽与深邃,仿佛让人触摸到了大自然的神秘面纱。四周,茂密的森林仿佛是峡谷的守护神,而清澈的湖泊则如同峡谷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山谷中的每一片叶子,都能映出这座峡谷的深邃与神秘;大桥的每一根钢筋,都是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