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南半球的风裹挟着瓦卡蒂普湖的水汽拂过脸颊,我终于读懂了为何有人说,上帝将最美的景色都揉进了新西兰的女王镇(Queenstown)。这座为旅行者而生的小镇,像一本摊开的立体画册,每一页都藏着令人惊叹的风景密码。
清晨的湖畔是被晨光唤醒的梦境。沿着瓦卡蒂普湖岸漫步,碎金般的阳光在绸缎般的湖面上跳跃,远处雪山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湖风裹挟着湿润的草木气息,轻轻撩拨发梢,让人不由自主放慢脚步,贪婪地将这幅山水画卷刻进记忆。
转过湖畔转角,TSS
Earnslaw蒸汽船的汽笛声破空而来。这艘诞生于1912年的钢铁巨兽,身披深褐色外衣,烟囱里升腾的白烟如同一缕时光的纽带,连接着百年前的航运辉煌。看螺旋桨搅动出雪白的浪花,远处的群山如同移动的屏风,恍惚间竟分不清自己身处哪个时代。这艘和泰坦尼克号同龄的老船如今依然良好运行,每天搭载一波又一波游人前往瓦卡蒂普湖深处的那片阳光草原——瓦尔特山。
与蒸汽船的悠然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湖面上呼啸而过的喷气快艇。当这艘号称“湖上闪电”的快艇以95公里的时速疾驰时,飞溅的水花化作晶莹的珠帘,360度旋转带来的失重感让人尖叫连连。
两岸的峭壁与森林化作流动的绿影,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与湖光山色的柔美奇妙交织,成为独属于女王镇的心跳记忆。
威廉·里斯(William Gilbert
Rees 1827-1898)的塑像,就在瓦卡蒂普湖边的商店街上,此人被认为是皇后镇的发现者和第一位定居者。1861年,他和妻子作为牧羊人迁居于此,圈了一块地用来放牧,并在湖边上建起第一所房子。
女王镇是一个100%为世界游客打造的旅游经典,有不同等级的酒店,这是镇中心最豪华的酒店(Eichardt's
Hotel,1872)。就在码头附近,显得很突兀,出门便是闹市,不知夜晚能否安睡。不过其背后有传奇的故事:当淘金热开始时,威廉·里斯在这里建造了皇后镇第一家酒店,并立即成为当时公众生活的中心,前军士长休·布拉肯是第一位酒店老板。1865年一位发了横财的家伙买下这家酒店,后来与餐厅经理茱莉亚结婚,并且建造了现在的砖砌酒店,1882年他过世后,茱莉亚接管经营,她是为勇于创新的女性,接待了很多名人,1886年还安装了镇上第一台电动照明设备,随后她扩建了酒店,1999年发大水前,其底层一直都是间酒吧,之后经过精心修复,成了如今模样,该项目还在2002年获得建筑师协会奖。
皇后镇公园的入口有一座拱门——阵亡战士纪念碑。像新西兰的其他地方一样,皇后镇并没有为战争做好准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皇后镇因为残酷的战争失去了很多年轻的灵魂。纪念碑在1922年的澳新军团纪念日向大家揭开了它的面纱,向公众开放。
纪念碑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
在纪念碑的一边铭刻着那些在战争中不幸阵亡的士兵的名字,在另外一边记录了所有参加战争的士兵的名字,包括那些有幸在战争中活下来,最后返回家乡的士兵。纪念碑上刻着这么一段话“we
have all received our welcome homes, these boys have
not”。
银蕨叶的雕塑矗立湖边。银蕨叶,新西兰的国花,国家的标志。新西兰到处可见。新西兰航空飞机的机身上也印着这标志。
新西兰的国鸟——奇异鸟雕塑
在新西兰这片广袤而孤立的土地上,曾生活着一种独有而神秘的巨型鸟类——莫阿鸟Moa,它们不仅是新西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这一物种最终走向了灭绝,令人扼腕叹息。
这棵银杏树据说是“镇镇之宝”,到了秋季,树下肯定要排队打卡
旅游热门地的过度商业化,往往是美妙风景里的败笔。然而在皇后镇的商业街,从湖畔码头一直到山下的这段距离的繁华里,我们看到的是五颜六色的梦幻,闻到的是让人垂涎的香气,感受到一种旅游地中带着“俗气”的脱俗,那是一种大自然里的温暖、一种世外桃源里闪耀着的人间烟火。
镇上有个很火的餐厅,网红汉堡店,在这家店买个汉堡竟然要排一个多小时的队。我怕排队,就在码头边的披萨店用了餐。
坐在码头外草坪的椅子上,吃着披萨,看湖光山色,高空滑翔,感受一份宁静而悠闲的气息。
回到我入住的一家豪华酒店。酒店的设计极具特色,将现代元素与当地自然风光巧妙融合,房间宽敞舒适,设施一应俱全。
站在房间的露台上,便能将瓦卡蒂普湖的美景尽收眼底,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湖面,还是夜晚璀璨的星空倒映水中,都给我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
恍惚间觉得,这座小镇早已将自然奇观与奢华体验酿成了一杯醇厚的美酒,让人不知不觉沉醉其中。
离开女王镇时,我带走了满口袋的湖风与回忆。这里的每一寸风景都像是被施了魔法,老酒店和蒸汽船的怀旧、湖水的静谧,小镇的多样与精彩,共同谱写出一曲动人心弦的旅行乐章,而我,有幸成为这场盛宴的亲历者。
【新西兰·皇后镇】穿梭百年光影,沉醉湖岸绮梦
当南半球的风裹挟着瓦卡蒂普湖的水汽拂过脸颊,我终于读懂了为何有人说,上帝将最美的景色都揉进了新西兰的女王镇(Queenstown)。这座为旅行者而生的小镇,像一本摊开的立体画册,每一页都藏着令人惊叹的风景密码。
清晨的湖畔是被晨光唤醒的梦境。沿着瓦卡蒂普湖岸漫步,碎金般的阳光在绸缎般的湖面上跳跃,远处雪山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湖风裹挟着湿润的草木气息,轻轻撩拨发梢,让人不由自主放慢脚步,贪婪地将这幅山水画卷刻进记忆。
转过湖畔转角,TSS Earnslaw蒸汽船的汽笛声破空而来。这艘诞生于1912年的钢铁巨兽,身披深褐色外衣,烟囱里升腾的白烟如同一缕时光的纽带,连接着百年前的航运辉煌。看螺旋桨搅动出雪白的浪花,远处的群山如同移动的屏风,恍惚间竟分不清自己身处哪个时代。这艘和泰坦尼克号同龄的老船如今依然良好运行,每天搭载一波又一波游人前往瓦卡蒂普湖深处的那片阳光草原——瓦尔特山。
与蒸汽船的悠然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湖面上呼啸而过的喷气快艇。当这艘号称“湖上闪电”的快艇以95公里的时速疾驰时,飞溅的水花化作晶莹的珠帘,360度旋转带来的失重感让人尖叫连连。
两岸的峭壁与森林化作流动的绿影,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与湖光山色的柔美奇妙交织,成为独属于女王镇的心跳记忆。
威廉·里斯(William Gilbert Rees 1827-1898)的塑像,就在瓦卡蒂普湖边的商店街上,此人被认为是皇后镇的发现者和第一位定居者。1861年,他和妻子作为牧羊人迁居于此,圈了一块地用来放牧,并在湖边上建起第一所房子。
女王镇是一个100%为世界游客打造的旅游经典,有不同等级的酒店,这是镇中心最豪华的酒店(Eichardt's Hotel,1872)。就在码头附近,显得很突兀,出门便是闹市,不知夜晚能否安睡。不过其背后有传奇的故事:当淘金热开始时,威廉·里斯在这里建造了皇后镇第一家酒店,并立即成为当时公众生活的中心,前军士长休·布拉肯是第一位酒店老板。1865年一位发了横财的家伙买下这家酒店,后来与餐厅经理茱莉亚结婚,并且建造了现在的砖砌酒店,1882年他过世后,茱莉亚接管经营,她是为勇于创新的女性,接待了很多名人,1886年还安装了镇上第一台电动照明设备,随后她扩建了酒店,1999年发大水前,其底层一直都是间酒吧,之后经过精心修复,成了如今模样,该项目还在2002年获得建筑师协会奖。
皇后镇公园的入口有一座拱门——阵亡战士纪念碑。像新西兰的其他地方一样,皇后镇并没有为战争做好准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皇后镇因为残酷的战争失去了很多年轻的灵魂。纪念碑在1922年的澳新军团纪念日向大家揭开了它的面纱,向公众开放。
纪念碑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 在纪念碑的一边铭刻着那些在战争中不幸阵亡的士兵的名字,在另外一边记录了所有参加战争的士兵的名字,包括那些有幸在战争中活下来,最后返回家乡的士兵。纪念碑上刻着这么一段话“we have all received our welcome homes, these boys have not”。
银蕨叶的雕塑矗立湖边。银蕨叶,新西兰的国花,国家的标志。新西兰到处可见。新西兰航空飞机的机身上也印着这标志。
新西兰的国鸟——奇异鸟雕塑
在新西兰这片广袤而孤立的土地上,曾生活着一种独有而神秘的巨型鸟类——莫阿鸟Moa,它们不仅是新西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这一物种最终走向了灭绝,令人扼腕叹息。
这棵银杏树据说是“镇镇之宝”,到了秋季,树下肯定要排队打卡
旅游热门地的过度商业化,往往是美妙风景里的败笔。然而在皇后镇的商业街,从湖畔码头一直到山下的这段距离的繁华里,我们看到的是五颜六色的梦幻,闻到的是让人垂涎的香气,感受到一种旅游地中带着“俗气”的脱俗,那是一种大自然里的温暖、一种世外桃源里闪耀着的人间烟火。
镇上有个很火的餐厅,网红汉堡店,在这家店买个汉堡竟然要排一个多小时的队。我怕排队,就在码头边的披萨店用了餐。
坐在码头外草坪的椅子上,吃着披萨,看湖光山色,高空滑翔,感受一份宁静而悠闲的气息。
回到我入住的一家豪华酒店。酒店的设计极具特色,将现代元素与当地自然风光巧妙融合,房间宽敞舒适,设施一应俱全。
站在房间的露台上,便能将瓦卡蒂普湖的美景尽收眼底,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湖面,还是夜晚璀璨的星空倒映水中,都给我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
恍惚间觉得,这座小镇早已将自然奇观与奢华体验酿成了一杯醇厚的美酒,让人不知不觉沉醉其中。
离开女王镇时,我带走了满口袋的湖风与回忆。这里的每一寸风景都像是被施了魔法,老酒店和蒸汽船的怀旧、湖水的静谧,小镇的多样与精彩,共同谱写出一曲动人心弦的旅行乐章,而我,有幸成为这场盛宴的亲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