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罗托鲁瓦】市政花园隐藏的故事
2025-03-09 12:20:17
标签: 阿拉瓦战争纪念碑 毛利人部落 政府花园 罗托鲁瓦
罗托鲁阿位于新西兰北岛中部,建在罗托鲁阿湖西南,居民以新西兰土著居民毛利人居多,号称“毛利人之乡”。罗托鲁阿始建于1890年,现有10余万人,是一座典型的现代城市。傍晚的酒店门口
市政府门前有个大花园,是典型的法式花园,其中分成方形的草坪和花坛,中间有石板路,宽约100米、长400米,总面积有4万平方米。这对于10万人的小城来说是个大花园广场了。
这个花园原本是毛利人的土地,后在19世纪晚期被赠予政府。政府对这片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使其成为了今天的模样。
我们没有去公园的另一头罗托鲁阿市的博物馆那儿,只是在“阿拉瓦战争纪念碑”附近转悠。
阿拉瓦战争纪念碑是为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并牺牲的阿拉瓦部落毛利人而建。一战结束后,阿拉瓦部落就开始计划建造纪念碑,阿拉瓦地区信托委员会主席泰·米切尔和新西兰战争老兵吉尔伯特·梅尔起到关键推动作用。
1919年,雕塑家W.H.费尔登完成初步设计,1926年12月承包商开始铺设地基,采用悉尼粗砂岩和比利时大理石打造,整体为哥特式风格,精致华丽。1927年2月28日,约克公爵(后来的乔治六世国王)为纪念碑揭幕。
纪念碑上刻有35名在一战中牺牲的阿拉瓦战士的名字和军衔。还描绘了阿拉瓦历史上的关键事件,如特库拉莫诺阿等待她的天国恋人普哈奥兰吉、威廉·霍布森中尉签署《怀唐伊条约》等。此外,还有爱德华七世、维多利亚女王和乔治五世的半身像,以及红十字护士、陆军和海军军人的画像等。
旁边还放置着一门克虏伯野战炮,是由阿拉瓦战士在法国北部的勒凯斯诺伊缴获的。阿拉瓦战争纪念碑顶上的人物是英国国王乔治五世。
周围环绕着12个木雕泰科特科——毛利人战士的木雕传统形象,取代了原来代表兰吉提希8个孩子的8个泰科特科。一尊兰吉提希手持泰阿哈武器的雕像曾立在纪念碑底部,不过在1936年遭到破坏后被移除。
其中这个毛利战士认为当地一种蜻蜓是他的战友
纪念碑旁有一大片玫瑰花,开得正鲜艳
新西兰是英国的殖民地,法式花园中漂亮的建筑。花园中人很少,路边有长椅。在蓝天骄阳之下、草坪花坛之旁,整体品味一下这座世界上唯一的毛利城,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棕种人城市,余味无穷。
远眺花园对面的印度式的亭子,大概也有百年的历史了
老旅游办事处建于1903年,是座英式建筑,按百年前的标准已是相当富丽堂皇了。一层上面是外镶木装饰的二层,三层整个是大屋顶下的斜厅,再上面是多角顶的亭楼,黄墙、红顶、棕木条,在蓝天白雪之下显得色彩夺目。这里今天已成为城市博物馆,其中既有毛利人文物和图片展览,又有殖民城市建设展览,可谓合二为一。
此片豆包下载
【新西兰·罗托鲁瓦】市政花园隐藏的故事
罗托鲁阿位于新西兰北岛中部,建在罗托鲁阿湖西南,居民以新西兰土著居民毛利人居多,号称“毛利人之乡”。罗托鲁阿始建于1890年,现有10余万人,是一座典型的现代城市。傍晚的酒店门口
市政府门前有个大花园,是典型的法式花园,其中分成方形的草坪和花坛,中间有石板路,宽约100米、长400米,总面积有4万平方米。这对于10万人的小城来说是个大花园广场了。
这个花园原本是毛利人的土地,后在19世纪晚期被赠予政府。政府对这片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使其成为了今天的模样。
我们没有去公园的另一头罗托鲁阿市的博物馆那儿,只是在“阿拉瓦战争纪念碑”附近转悠。
阿拉瓦战争纪念碑是为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并牺牲的阿拉瓦部落毛利人而建。一战结束后,阿拉瓦部落就开始计划建造纪念碑,阿拉瓦地区信托委员会主席泰·米切尔和新西兰战争老兵吉尔伯特·梅尔起到关键推动作用。
1919年,雕塑家W.H.费尔登完成初步设计,1926年12月承包商开始铺设地基,采用悉尼粗砂岩和比利时大理石打造,整体为哥特式风格,精致华丽。1927年2月28日,约克公爵(后来的乔治六世国王)为纪念碑揭幕。
纪念碑上刻有35名在一战中牺牲的阿拉瓦战士的名字和军衔。还描绘了阿拉瓦历史上的关键事件,如特库拉莫诺阿等待她的天国恋人普哈奥兰吉、威廉·霍布森中尉签署《怀唐伊条约》等。此外,还有爱德华七世、维多利亚女王和乔治五世的半身像,以及红十字护士、陆军和海军军人的画像等。
旁边还放置着一门克虏伯野战炮,是由阿拉瓦战士在法国北部的勒凯斯诺伊缴获的。阿拉瓦战争纪念碑顶上的人物是英国国王乔治五世。
周围环绕着12个木雕泰科特科——毛利人战士的木雕传统形象,取代了原来代表兰吉提希8个孩子的8个泰科特科。一尊兰吉提希手持泰阿哈武器的雕像曾立在纪念碑底部,不过在1936年遭到破坏后被移除。
其中这个毛利战士认为当地一种蜻蜓是他的战友
纪念碑旁有一大片玫瑰花,开得正鲜艳
新西兰是英国的殖民地,法式花园中漂亮的建筑。花园中人很少,路边有长椅。在蓝天骄阳之下、草坪花坛之旁,整体品味一下这座世界上唯一的毛利城,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棕种人城市,余味无穷。
远眺花园对面的印度式的亭子,大概也有百年的历史了
老旅游办事处建于1903年,是座英式建筑,按百年前的标准已是相当富丽堂皇了。一层上面是外镶木装饰的二层,三层整个是大屋顶下的斜厅,再上面是多角顶的亭楼,黄墙、红顶、棕木条,在蓝天白雪之下显得色彩夺目。这里今天已成为城市博物馆,其中既有毛利人文物和图片展览,又有殖民城市建设展览,可谓合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