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萤火虫,总会勾起对儿时的回忆。萤火虫在城里越来越少见,幸运的是,世界上还有一片萤火虫的天堂——怀托摩萤火虫洞
从奥克兰驱车南行160多公里就到了怀托摩(Waitomo)。毛利语中,怀托摩是"绿水环绕"的意思。这里果然青山巍巍、小溪潺潺。
1887年,一位当地毛利族族长塔•帝努老及一位英国测量师法兰德首次进入萤火虫洞,他们用亚麻秆做成竹筏,用蜡烛照明,沿小溪向洞底进发。当眼睛适应了黑暗的环境后,他们惊奇地发现,有无数闪亮的光点映在水面上,经仔细观察,原来洞壁上爬满了成千上万的萤火虫,那些奇异的光点就是它们散发的光亮。
经过多次探险后,他们终于摸清,这个奇异的钟乳石洞共有三层,顶层有出口直通洞外。他们大喜过望,旋即向地方政府报告了这一重大发现,经当地政府审定,于1888年向游人开放。当年他们探险时的进口,做了出口;当年的出口,成了入口。距发现此洞百年后的1989年,新西兰当局终于把这个洞的所有权归还给了毛利人。
新西兰北岛西部的怀托摩洞穴由三个独特的溶洞组成,我们选择了备受游客喜爱的怀托摩萤火虫洞(Waitomo
Glowworm
Caves)。在这里,你可以选择乘船观赏萤火虫,也可以体验洞穴探险,与萤火虫近距离接触。购票处
票价不菲。进洞参观需控制人流,小票上有参观时段。过一会儿才轮到我们,在休息大棚里转悠一下
矗立着毛利人的图腾柱
附近还有溜索等其他项目可玩
到了时间我们按路标到达入口
这个洞穴在5万年前被毛利人偶然发现,如今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第九大奇迹。
新西兰北岛中北部石灰岩洞,位于怀帕河支流附近。石灰岩是由无数的海洋生物遗留物的化石所形成的,怀托摩萤火虫洞3千万年前是在深海底下,这2千4百万年来,萤火虫洞经过无数次的地质变化,如:地壳变动及火山活动等,许多坚硬的石灰岩受到扭曲变形并且被带到海平面上,尔后经过雨水侵蚀,形成许多的岩缝。雨水与空气中带着微酸的二氧化碳,日积月累地侵蚀,使得岩缝逐渐扩大成为钟乳石及石笋,我们走进这个门会看到的萤火虫洞岩洞景色。
这是我们探访的众多萤火虫洞中的一处。洞内幽暗,随着毛利向导的引领,我们先看看地下岩洞有精美的钟乳石、石笋等,这些国内的喀斯特地貌见得多了。
沿着洞中的石阶一步步走下,最终登上了河边的小船。
毛利向导制服的袖标。眼前逐渐陷入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但向导熟练地用手拉着绳索,推动着小船缓缓前行,伴随着的只有轻轻的水声。
这是一处十分难得的活性岩石洞穴,该洞穴约在一万五千年前形成,洞穴由众多洞穴系统组成,地下河流穿流其中,这些河流来源于怀托摩地区的雨水和融雪水。此洞穴的山上原有一个小湖泊被冰封着,后来因为气候改变,冰雪渐渐退去,流入下方的石灰质之岩层裂缝,逐渐冲蚀成一洞穴,因生成年代仍属年轻。洞穴内尚有水流,且洞穴仍在扩大中,因此称之为活性岩洞。随着河水在洞穴中缓缓流动,不同的矿物质和岩石在水中溶解并沉积下来,最终形成了怀托摩萤火虫洞的独特景观。
不久,前方水面的光影开始摇曳,我们发现自己已置身于一片“星空”之下。头顶上,一条浅绿色的光之河在静静流淌,绿色的光点如同满天的繁星,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密集之处层层叠叠,稀疏之处则微光点点,远远望去,仿佛是观赏星罗棋布的万家灯火。这些“群星”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犹如万珠映镜,美不胜收。
洞穴上下均有通口,吸引许多昆虫入内繁殖,其中以捕食昆虫、如蜘蛛般的萤火虫,属该洞穴中最奇特的居民。新西兰的萤火虫跟我们小时候玩的萤火虫不同,不会飞来飞去。它们在洞壁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绿色的萤火虫如同满天的繁星,在洞穴的深处闪烁着微弱而迷人的光芒,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们的秘密生活。
生命周期为一年。幼虫会发光吐丝,其荧光随着年龄增大变得愈加明亮。幼虫经6至9个月变成成虫。奇怪的是,成虫有翅膀却没有嘴巴,无法进食,也不会飞。只是疯狂地交配产卵,直至筋疲力尽。2到3天后,它们会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撞向幼虫的丝网,舍身给自己的后代作食物。这些小精灵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萤火虫不同,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近乎苛刻,遇到光线和声音便无法生存。目前只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发现了这种萤火虫。人们无法在影视作品中欣赏到,连旅游宣传照片也屈指可数。
抬头望去,满眼都是闪烁的萤火虫,灿若繁星。静静欣赏头顶那如梦似幻的萤火虫群,别有一番浪漫情调。
萤火虫吐着一粒接着一粒如珠子般的粘丝,以及尾部发出的蓝色萤光,星罗棋布攀附在岩洞深处的上方,像极了满天星斗般迷样的情景。
昏暗中船一直滑行到洞穴深处,顺着导游耳语般的指点,你就会看到侧面岩石上一片绿白色微光。微光下是无数条长短不一的半透明细丝,从洞顶倾泻而下。
仔细观察,每条丝上有许多"水滴",极像晶莹剔透的水晶珠帘。原来,这些萤火虫在幼虫期不仅能发光,还能分泌附有水珠般黏液的细丝,洞内昆虫循光而来,撞到丝上就动弹不得。萤火虫幼虫便爬过来美餐一顿。美丽荧光下的水晶珠串,竟是危机四伏的"垂钓线"。
进入萤火虫洞洞穴参观有特别几项规定:钟乳石及石笋会因为触摸而失去它的色泽,并破坏其脆弱的组成结构,必须珍惜,千万不要用手触摸;在萤火虫洞洞穴内必须保持宁静,特别是乘坐平底船观看萤火虫时,千万不要惊吓破坏了萤火虫的生态环境;洞内全面禁烟、全程禁止使用相机及录像机。(篇中有关萤火虫相片均下载于网上)
来到洞的出口,上岸
怀托摩萤火虫洞区域共有100多个洞穴,但仅有9个洞穴对游客开放。这些洞穴上下均有通口,为众多昆虫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繁殖环境。北岛怀托摩地区的这一处自然奇观成为了著名的自然奇观。
【新西兰·怀托摩】重温童年旧梦,探秘地下星河
谈及萤火虫,总会勾起对儿时的回忆。萤火虫在城里越来越少见,幸运的是,世界上还有一片萤火虫的天堂——怀托摩萤火虫洞
从奥克兰驱车南行160多公里就到了怀托摩(Waitomo)。毛利语中,怀托摩是"绿水环绕"的意思。这里果然青山巍巍、小溪潺潺。
1887年,一位当地毛利族族长塔•帝努老及一位英国测量师法兰德首次进入萤火虫洞,他们用亚麻秆做成竹筏,用蜡烛照明,沿小溪向洞底进发。当眼睛适应了黑暗的环境后,他们惊奇地发现,有无数闪亮的光点映在水面上,经仔细观察,原来洞壁上爬满了成千上万的萤火虫,那些奇异的光点就是它们散发的光亮。
经过多次探险后,他们终于摸清,这个奇异的钟乳石洞共有三层,顶层有出口直通洞外。他们大喜过望,旋即向地方政府报告了这一重大发现,经当地政府审定,于1888年向游人开放。当年他们探险时的进口,做了出口;当年的出口,成了入口。距发现此洞百年后的1989年,新西兰当局终于把这个洞的所有权归还给了毛利人。
新西兰北岛西部的怀托摩洞穴由三个独特的溶洞组成,我们选择了备受游客喜爱的怀托摩萤火虫洞(Waitomo Glowworm Caves)。在这里,你可以选择乘船观赏萤火虫,也可以体验洞穴探险,与萤火虫近距离接触。购票处
票价不菲。进洞参观需控制人流,小票上有参观时段。过一会儿才轮到我们,在休息大棚里转悠一下
矗立着毛利人的图腾柱
附近还有溜索等其他项目可玩
到了时间我们按路标到达入口
这个洞穴在5万年前被毛利人偶然发现,如今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第九大奇迹。
新西兰北岛中北部石灰岩洞,位于怀帕河支流附近。石灰岩是由无数的海洋生物遗留物的化石所形成的,怀托摩萤火虫洞3千万年前是在深海底下,这2千4百万年来,萤火虫洞经过无数次的地质变化,如:地壳变动及火山活动等,许多坚硬的石灰岩受到扭曲变形并且被带到海平面上,尔后经过雨水侵蚀,形成许多的岩缝。雨水与空气中带着微酸的二氧化碳,日积月累地侵蚀,使得岩缝逐渐扩大成为钟乳石及石笋,我们走进这个门会看到的萤火虫洞岩洞景色。
这是我们探访的众多萤火虫洞中的一处。洞内幽暗,随着毛利向导的引领,我们先看看地下岩洞有精美的钟乳石、石笋等,这些国内的喀斯特地貌见得多了。
沿着洞中的石阶一步步走下,最终登上了河边的小船。
毛利向导制服的袖标。眼前逐渐陷入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但向导熟练地用手拉着绳索,推动着小船缓缓前行,伴随着的只有轻轻的水声。
这是一处十分难得的活性岩石洞穴,该洞穴约在一万五千年前形成,洞穴由众多洞穴系统组成,地下河流穿流其中,这些河流来源于怀托摩地区的雨水和融雪水。此洞穴的山上原有一个小湖泊被冰封着,后来因为气候改变,冰雪渐渐退去,流入下方的石灰质之岩层裂缝,逐渐冲蚀成一洞穴,因生成年代仍属年轻。洞穴内尚有水流,且洞穴仍在扩大中,因此称之为活性岩洞。随着河水在洞穴中缓缓流动,不同的矿物质和岩石在水中溶解并沉积下来,最终形成了怀托摩萤火虫洞的独特景观。
不久,前方水面的光影开始摇曳,我们发现自己已置身于一片“星空”之下。头顶上,一条浅绿色的光之河在静静流淌,绿色的光点如同满天的繁星,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密集之处层层叠叠,稀疏之处则微光点点,远远望去,仿佛是观赏星罗棋布的万家灯火。这些“群星”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犹如万珠映镜,美不胜收。
洞穴上下均有通口,吸引许多昆虫入内繁殖,其中以捕食昆虫、如蜘蛛般的萤火虫,属该洞穴中最奇特的居民。新西兰的萤火虫跟我们小时候玩的萤火虫不同,不会飞来飞去。它们在洞壁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绿色的萤火虫如同满天的繁星,在洞穴的深处闪烁着微弱而迷人的光芒,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们的秘密生活。
生命周期为一年。幼虫会发光吐丝,其荧光随着年龄增大变得愈加明亮。幼虫经6至9个月变成成虫。奇怪的是,成虫有翅膀却没有嘴巴,无法进食,也不会飞。只是疯狂地交配产卵,直至筋疲力尽。2到3天后,它们会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撞向幼虫的丝网,舍身给自己的后代作食物。这些小精灵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萤火虫不同,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近乎苛刻,遇到光线和声音便无法生存。目前只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发现了这种萤火虫。人们无法在影视作品中欣赏到,连旅游宣传照片也屈指可数。
抬头望去,满眼都是闪烁的萤火虫,灿若繁星。静静欣赏头顶那如梦似幻的萤火虫群,别有一番浪漫情调。
萤火虫吐着一粒接着一粒如珠子般的粘丝,以及尾部发出的蓝色萤光,星罗棋布攀附在岩洞深处的上方,像极了满天星斗般迷样的情景。
昏暗中船一直滑行到洞穴深处,顺着导游耳语般的指点,你就会看到侧面岩石上一片绿白色微光。微光下是无数条长短不一的半透明细丝,从洞顶倾泻而下。
仔细观察,每条丝上有许多"水滴",极像晶莹剔透的水晶珠帘。原来,这些萤火虫在幼虫期不仅能发光,还能分泌附有水珠般黏液的细丝,洞内昆虫循光而来,撞到丝上就动弹不得。萤火虫幼虫便爬过来美餐一顿。美丽荧光下的水晶珠串,竟是危机四伏的"垂钓线"。
进入萤火虫洞洞穴参观有特别几项规定:钟乳石及石笋会因为触摸而失去它的色泽,并破坏其脆弱的组成结构,必须珍惜,千万不要用手触摸;在萤火虫洞洞穴内必须保持宁静,特别是乘坐平底船观看萤火虫时,千万不要惊吓破坏了萤火虫的生态环境;洞内全面禁烟、全程禁止使用相机及录像机。(篇中有关萤火虫相片均下载于网上)
来到洞的出口,上岸
怀托摩萤火虫洞区域共有100多个洞穴,但仅有9个洞穴对游客开放。这些洞穴上下均有通口,为众多昆虫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繁殖环境。北岛怀托摩地区的这一处自然奇观成为了著名的自然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