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2)

标签:
广济桥廊檐舌尖上的塘栖美人靠门板饭 |
分类: 杭州记录 |
舌尖上的塘栖
对食物的讲究说到底是一种风土人情的表达
正对着广济桥的“新村弄”是塘栖的食品一条街,桥头下就是有名的“法根”和“朱一堂”两爿店。
从广济桥北走来桥南的人,大多手里拎着三两包糕点;据说平时也有不少杭州市里的老人,坐几个小时的公交车来塘栖买糕点。塘栖糕点中的老字号有法根、老刀等,云片糕、麻酥糖、椒桃片、节节糕、枇杷梗等,品种多样,包装朴素,价格公道,看起来绝不是刻意为游客准备。
当年生活在运河边上的人家,因为忙,所以吃饭的时候把门板一拆当桌子用,吃完了再把门板装上。于是塘栖有饭店每日开业后将门板卸下当做用餐的桌子,底下由两条凳子架开,门板上摆满实惠的菜肴:走油肉、鲞扣肉、干菜肉、腐竹青菜。用的是大海碗,当年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先生也很喜欢。
如今水北街上的这家门板饭,主打丰子恺民俗主题文化,店铺里大幅落地墙画及灶头壁画均精选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专门请民间画师手工描绘,比快餐风雅多了。白米饭搭配那些荤汤熬制的汤菜,萝卜骨头、鸭血豆腐,还有整只猪头、猪爪、猪尾、条肉,最勾人食欲。
塘栖人对吃颇为讲究,作为重要的水路码头,南来北往的客流提升了塘栖的味蕾感受。
青团最好的食材当然是清明时节的艾草,冬天的时候就用石灰腌制过的南瓜叶。包粽子就在店里完成,来往的人都能看到醇厚的红豆沙,还有酱香的肉馅。“到了旅游旺季,粽子不够卖的时候,也要特地为老主顾留货,很多老人家都是从杭州专程赶来的。”
“塘印私宅”——一幢民国年间的独栋老宅,水北街82号,正好在小教堂和乾隆御碑中间,独门独院。民国初年建造的这座房子,有着高高的风火墙、青瓦覆盖的人字坡屋顶、木雕牛腿、格子门窗,这些都是中式传统民居的特征;而却顶着西式的尖屋顶和门窗,门窗镶嵌的是昂贵的进口彩色玻璃,玻璃花纹细腻而典雅,端的是中西合璧。如今,这座曾经的民国老宅洗去斑驳,悄然重生。老板不像做生意,倒是像是在过日子,每天只开一席,只接受预订,确保提供客人最无可挑剔的服务。塘栖自古是江南富庶之地,对吃自然十分讲究。一个小镇,也出了好几道流传到今的名菜。
光绪《塘栖志》记载:“迨元以后,河开矣,桥筑矣,市聚矣。”又说:“塘栖官道所由,风帆梭织,其自杭而往者,至此少休;自嘉秀而来者,亦至此而泊宿,水陆辐辏,商家鳞集,临河两岸,市肆萃焉。”
旧时塘栖廊檐是街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洋溢着浓郁的水乡风情,称奇江南。清代诗人王拭曾有一首描写塘栖廊檐的诗,诗云:“摩肩杂沓互追踪,曲直长廓路路通,绝好出门无碍雨,不须笠屐学坡翁。”这首诗形象地向人们展现了塘栖的廊檐,曲曲直直的长廊将全镇连成一片,出门连下雨都用不着戴笠穿屐了。
如果塘栖古镇还在,就能看到镇上的街面全都是沿河而建,落在屋檐里头,这就是“过街楼”。桥上也都十分讲究地搭有桥棚,使得来往的行人雨天淋不到雨水,晴天晒不到日头。丰子恺写过:“塘栖是一个镇,其特色是家家门前建着凉棚,不怕天雨。有一句话,叫做‘塘栖镇上落雨,淋勿着’。‘淋’与‘轮’发音相似,所以凡事轮不着,就说‘塘栖镇上落雨’。”
据说塘栖镇的廊檐街之多,在江南水乡中找不出第二个。“跑过三关六码头,不及塘栖的廊檐头。”
塘栖的廊檐街,在靠河的一边建有
“美人靠”与廊檐街相配套,颇具特色。
杭州拱宸桥开过来的游船停靠在西边的码头
屋檐下的酱缸、腌菜坛诉说着旧时的风光
旧时的塘栖号称有“三十六爿桥”,现今已难以寻觅,这座西小河通运河口的拱桥不知其年代几何
与整条街散发的面食糕点香味不同,这家位于水北街西面的老店散发的是刨花柴清爽的木香。满屋的木桶仿佛在告诉游客,老手艺中的箍桶活,在水北沿岸,大概就只剩这一家了。
西姚宅,位于水北街西段,油车弄西,为三间二层的清式建筑,面宽14米,进深38.35米,占地约540平方米。
姚氏祖籍余姚,从事榨油业,早在清朝太平军驻塘以前,就已经开设油车,几度兴衰。在人称“六老爷”又谓“姚皇帝”时期,是姚氏鼎盛期,后在民国初,又再此地重新开张“乾泰新”油坊。
徽州商人曾在塘栖盛极一时,塘栖镇上不少建筑也带上了徽派建筑的影响。石库门、门檐、砖雕
粉墙黛瓦今犹在,只是朱颜改
弄堂是江南集镇的一种建筑特色,旧时江南集镇多弄堂。古镇塘栖尤以为最,号称有“七十二条半弄”之多。塘栖弄堂大都铺着不易发滑的青石和麻石,两边高高耸立的封火墙上爬满藤蔓,踩上一块松动的石板,会发出“咣当”的声响和回音。
旧时塘栖的弄堂大都依附在塘栖独特的过街檐楼之中,“出门见弄,过街穿弄,弄弄相通”,弄堂“囥煞”在住宅中,形成塘栖弄堂的一个鲜明特色。现今保留下的塘栖弄堂己随着市镇建设的发展逐步消除了其“囥煞”的特点,悠悠古弄己成了人们怀旧的对象。
塘栖旧时茶楼甚多,茶楼分早市、晏市和晚市。一般早市均是上街赶集的农民,一边喝茶一边当街叫卖自己带来的农产品,一举两得。晏市大都为文人墨客和商人老板。到了晚市,则是干力气活的和小市民喝起了主角。
旧时塘栖的茶楼,还有一大特色,那就是说书演唱。一般早市是不唱的,晏市和晚市都唱。现今恢复了,让人欣喜。
大运河上的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