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2014-09-03 09:49:02)
标签:

福堤

高庄

西溪湿地二期

洪钟别业

康熙

分类: 杭州记录

西溪湿地公园离杭城市区最近的是高庄入口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福堤”是一条南北向的长堤,全长2300米,宽7米,位于蒋村港的西面、深潭口港的东面,自南向北贯穿了整个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中间串起六座“福”字桥,分别名为元福桥、永福桥、庆福桥、向福桥、广福桥、全福桥。六个“福”字,寄托了西溪百姓美好的心愿,散发着无限浓郁的乡情。“河是自然,桥是文化”,福堤“六福桥”先后串接起了高庄、交芦庵、曲水庵等众多景点,是西溪的一条文化堤,其意为杭州是“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元福桥下流淌着城西的主要河道——沿山河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文坊”与福堤北口的“武坊”相呼应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文坊的横额曰:箐華大啟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文坊后面又有一小石坊,穿过石坊迎面是一座木门楼,上书高庄二字,里面修篁夹道,静谧清幽。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走一小段石板路,只见一个小亭子,曰:宸览亭,亭内立石碑高庄宸迹,碑阴处刻着《重修高庄碑记》,木柱上有楹联曰:翠辇曾停红莲依旧,宸游不再斯事难逢”。注:宸的引申意为皇帝的代称。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转过亭子,来到高庄大门前。这里是个小广场,门前有小溪,四周有花木翠竹。青灰色的院墙中央的院门上刻高庄两字。高庄,又名西溪山庄,俗称西庄。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至康熙三年(1664)之间,是清代高士奇在西溪的别墅。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第二进门厅曰隐秀居,中间是一幅彩绘“康熙驾临西溪图”画屏。图的上部有工整的文字说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南巡驻跸高庄,赐旧臣庄主高士奇“竹窗”二字,并有御制诗一首:“花源路几重,柴桑出沃土。烟翠竹窗幽,雪香梅岸古。”两侧对联:“一曲溪流堪隐秀,四园花影好藏春。”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高庄又俗称西庄,第进门厅悬“西庄”匾。两侧抱柱联:“宸翰一窗幽翠竹,御舟十里远清溪。”室内中堂上匾书“和鸣书屋”,中间一幅山水画,两侧对联:“开卷神游千载上,垂帘心在万山中。” 抱柱联书:“清酒边,满纸春云润屋;芸窗外,一溪秋雪摇空。”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最后一进是一座两层建筑。门口上匾书“逸志不群”。两侧抱柱联:“斯室雅斯境幽斯庄古;其艺精其学博其遇殊。”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楼内一层室内正中是康熙和高士奇蜡像,一坐一站。

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瓶庐,又号竹窗,钱塘(今杭州)人,官至礼部侍郎。他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
公元1689年农历二月初十,高士奇作为唯一的汉族高官,跟随康熙帝南巡,在巡游了杭州的西湖与灵隐等名胜之后,骑马至西溪的高庄。高庄周围风景殊丽,竹林深秀,景色宜人,康熙对高庄赞不绝口,康熙命随从留在桥头,只让高士奇一人陪驾,乘小船到高庄观览游玩。康熙极喜西溪山庄,常“登楼延赏,临沼清吟”。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现恢复的高庄共四进,东西两厢皆有回廊勾连。出便门向西,穿过廊檐,来到莲池旁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池边矗立二层楼阁,有康熙所题的“竹窗”。两侧抱柱联:“春水放轻舟,御临此宅;花阴开小径,君到斯庄。”强调康熙来过此地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竹窗” 阁的两侧抱柱联为:竹含溪韵味,窗透月精神。其上“唯贤是登”匾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绕过“竹窗”,眼睛一亮,是高庄的后花园。一处风格与西溪湿地截然不同的江南特色园林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脚下一片漂淼的水面,稍远有一小廊桥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围绕着面积不小的一块水域,恰到好处地布置了亭、台、楼、榭、廊、桥,与树木花草,相间相衬,恰到好处。

枝阴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后花园的主建筑是“桐荫堂”,单檐歇山顶,四角翘起,大气、沉稳。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桐荫堂的背面,两侧有联:“竹影摇风鸣翠笛,桐荫漏日见金鳞。”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桐荫堂”的东面是两层游廊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云心阁”上柱联曰:移云亭上住,掬月水中留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高庄这座江南宅邸是建在湿地中的园林,是村埭田野的华丽转身。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一座亭子立于水边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来到荷塘对面,竹窗翘着飞檐静卧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荷塘阅色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廊桥上为桧楫亭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后花园里还有蕉园诗社、卧月轩、凝香室瑶花斋等建筑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嗣香楼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兰薰桂馥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出了高庄,又沿着公园的木栈道向其深处走了去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在福堤走一段,过了永福桥,跨过福堤来到西侧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徒步行走在杨柳岸,湖面上水草蔓生,鲜润而柔婉的水草就像翠绿的地毯铺阵在上面,四周茂密的植被,渐渐散逸出浓郁的田野味道,扑鼻而来,是那么清新自然。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一堵墙现入眼帘,也是旧时遗迹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走不多远就看见一口河塘,对面有一座石基、黄墙、黑瓦的楼房。绕到前面一看,原来是曲水庵。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曲水庵,位于交芦庵东,《南漳子》载:“曲水庵,古清化寺旧址。”始建时间早于秋雪庵、交芦庵,后因年久倾毁。明崇祯元年,云栖寺古德法师重建。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曲水庵之所以像“匡庐滴漏”那样名声响亮,不仅是景色美,更主要的是这里有一位得道高僧古德。古德法师谓大贤,晚年又自称一行道人,苕溪人。他潜心研习经文,设坛讲法,受僧俗两方器重。庵四周除恢复“曲水八景”以外,庵中重点恢复佛学文化,按当时型制复建。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出了曲水庵向西望去,几十米开外绿树掩映处露出了高低参差的黄墙黑瓦,那是交芦庵。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交芦庵,又名芦庵、正等院,宋绍兴年间(1131-1162),侍卫马军司驻屯于西溪湿地一带,因奉祀所需,于龙驹坞建正等院。明万历初年(1573),正等院释如觉将院迁往河渚,初名正等庵。庵名由明万历朝宰相董其昌题写,不过他把“交芦庵”写成了“茭芦庵”,阴差阳错,令人倒觉得蛮贴切的,因为水乡多的是茭白和芦苇。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交芦庵是西溪历史上的著名寺庵之一,是文人墨客雅聚切磋诗艺、书画之所。

在观音殿后面一进院子的墙上嵌着名人碑刻,合着董其昌的题字烘托出了交芦庵的文化气息。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钱塘自古繁华,出了不少文人。在庵堂不远处有个二公祠,不大的院落,也在水边。厉杭二公祠是西溪专门奉祀文人的祠堂之一,与秋雪庵两浙词人祠齐名。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进门隔着一个小天井就是纪念厉鸮、杭世骏二位诗人的正厅,立着两人的雕像,一位是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是康熙举人;另一位是杭世骏,字太宗,号堇浦、秦亭老民,为雍正举人。两公都是清代杭城的著名学者和诗人。厅的檐下挂着“雅聚”的匾额。该景点主要恢复文人墨客雅聚功能,可供人切磋诗艺、挥毫泼墨、题诗作画,具有较浓厚的文化氛围。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凡夫俗子,一旦沉浸于如此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的佳境之中,就很难不为之流连忘返。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依然是密竹夹道,穿篁渐行,鸟雀的飞鸣更是划破了一路的寂静,不时地也有小桥、水塘、亭阁露出来。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欣对亭乃文人墨客作诗吟对之处,联曰:捋须欣与儿孙对,解绶静同鸥鹭盟。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走着走着前面开阔起来。微微隆起的土坡,在绿树映衬下,坡下露出了白墙黑瓦,穿过路上的竹篱笆门前去一看,原来是“清平山堂”,这是洪府的书院。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和院门对直的是“抱月轩”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进入院子的右边门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内有两层楼的“清平山堂”原为洪氏藏书楼。2007年重建于福堤西侧,河渚街南,是西溪主要文化景点之一,也是洪钟别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仿明代建筑,古朴高雅,风格鲜明。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院子的左边是“西浒堂”,堂中有一红木屏风,上面刻着“清平山堂”作为书局在明代刻印话本的一段历史。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四周竹林掩映,曲池廊榭,环境幽美。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走过了河汊处的几间小屋,前面水面开阔。对岸有座大宅院,门前石板铺地,砌石护岸,沿河围着石栏杆,宅院左右花木繁茂,这里就是洪钟别业。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洪钟,明成化刑部尚书,告老还乡后在故里造了这处别业。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洪钟,字宜之,杭州人,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先后任四川按察使、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右都御史,后升任刑部尚书。正德四年,加封太子太保兼左都御史,掌管都察院。洪钟晚年退隐回籍,在西溪故地建别业,组织乡民赛龙舟,是为西溪龙舟胜会的开端。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洪氏家族是西溪历史上的“百年望族”。这座宅院的门厅直接由轩廊连到了前厅,还有回廊连通了府内的厅堂楼馆。前厅的檐下挂着“百年望族”的匾额,两边是一副红底金字的对联,上联曰“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下联是“明季祖孙太保五尚书”。厅内匾额高挂“御爵府”,一副对联颂扬了洪家忠于朝廷、教化乡民的功绩。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穿过一个天井是“沁芳楼”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厅内挂有匾额“清平乐”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一座半边亭,曰:清穌亭。一面靠墙,三面有轩栏,倒也精致,栏杆的柱头上有两只金粉木雕小狮子,引人注目。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南面是“三瑞堂”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北面是“归舣居”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归舣居” 的墙外就是后花园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浮碧轩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但见园内水面开阔,树木婆娑;堆土为坡,坡上芳草萋萋;累石成山,山上亭台轩昂;廊亭倚墙临水,莺蝶恋花贪芳;远山轻淡隐现,白云悠悠飘忽。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洪钟别业”的面积之大远远超出了想象,庭院套着庭院,错落有致;数个池塘环绕其中,桥接桥、亭连亭,相得益彰。

巢云亭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恋恋不舍的归途中,在文翠亭小憩
村埭田园之隐——西溪湿地二期(高庄及洪钟别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