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穿越准格尔盆地

标签:
准格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火烧山额尔齐斯河北屯 |
分类: 大美新疆 |

我们在新疆行迹像顶高帽子。西北部分转了一大圈,约四千公里。如图所示,围绕准格尔盆地和穿越天山,游览了大小10个景区(五彩滩、喀纳斯、魔鬼城、赛里木湖、霍城薰衣草田、喀拉峻、昭苏油菜花田、巴音布鲁克、吐鲁番交河故城、火焰山大峡谷、鄯善库木塔格沙漠……,以及沿途各种各样风光、美景)。走过了五彩滩和喀纳斯湖,穿越了魔鬼城,迷恋于赛里木湖畔……。雨雾晴日,彩虹、落日和日出都曾展现在眼前,大自然对我们相当眷顾。
出了现代化的都市,当天的目的地是布尔津。先走土乌大高速公路(吐鲁番—乌鲁木齐—大黄山)。

长焦拉近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的博格达峰顶冰川积雪,终年不化,银光闪烁。其主峰的东西方向,分别排列着7座5000米以上的高峰。

在天山的诸多主峰之中,博格达并非最高,其海拔高度也仅能排名第三,然而它的名气却远在诸峰之上。
在大黄山转入216国道,一路向北,进入中国第二大盆地——准格尔盆地,盆地呈三角形,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盆地一般海拔400米左右,东高(约1000米)西低。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在准格尔盆地的腹部,占盆地总面积的36.9%。它是中国第二大沙漠,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
与概念中的沙漠相比,这种固定、半固定沙漠上面有少量植物覆盖,因此,不是想像中那种“典型”的沙丘地貌。
正因为固定的沙丘上有40—50%植被覆盖,而半固定沙丘有15—25%的植被,所以这里是优良的冬季牧场。
放大了看

在准噶尔盆地中,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占据了绝大多数的面积。虽然名为沙漠,但它和塔里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完全不同,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你几乎看不到那些高大起伏的沙山,放眼望去都是一些低矮的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上植被的覆盖度在15—25%之间,固定沙丘上植被的覆盖度则高达40—50%,梭梭、白梭梭、苦艾蒿、白蒿、蛇麻黄……这些点缀在沙丘间的植物身影,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装点得生机勃勃。
即使没有植被的地方,丘陵曾现出的不同颜色,也是一幅天然画卷,美不胜收

出现了一片火红的小山包,原来,这里是火烧山。火烧山起伏不大,因此准确地说,它只是一片丘陵。高度在二、三十米左右,整片火烧山大约有数百个。
火烧山在全国有两处,一处位于黑龙江,是火山形成的地貌;而位于新疆昌吉奇台县的此处火烧山,是因其山体颜色而得名的。
奇台火烧山与吐鲁番的火焰山不同,火焰山因温度高而闻名天下,而火烧山是因为其山体颜色而闻名。由于附近发现的油田被命名为火烧山油田,使其声名远扬,更为人们所熟识。
那么火烧山为什么这样红呢?原来它是由烧结岩构成的,整体呈现砖红色或桔黄色。
据资料介绍,火烧山的岩石原非红色,它是由于下覆煤层自燃而被烘烤成红色的,因此又叫烧变岩(或烧结岩)。原岩大部分为泥岩,经下层的煤层燃烧烘烤后,仿佛经历了建筑用的砖坯经过高温的烧砖过程后,形成了现在的火烧山。
火烧山实际上是位于准葛尔盆地东部的一处红色丘陵区,它东西宽约2公里,南北长约5公里,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
火烧山最大的特色在于众多和缓起伏的小山均由砖红色和桔黄色岩石构成,色泽鲜艳,质地坚硬。整个丘陵区在阳光下通体泛红,熠熠生辉,十分壮观,置身于此,可以想象几十万年前一片火海的壮观场景。特别是早、中、晚三个时间它会展现出各不相同的姿色,给世人留下感觉各异的兴味。
行到富蕴县的恰库尔图镇,停车吃饭,好像在G216上一路走来,穿镇而过这是第一处。
恰库尔图镇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北缘,因为远离海洋,所以属大陆性寒温带,不过光能丰富。
富蕴县因
“天富蕴藏” 而得名, 矿产、
畜牧、水能、旅游等资源得天独厚。一是矿富、二是水丰、三是草盛、四是林茂、五是景秀。
位于距新疆阿勒泰富蕴县城北部50公里处的可可托海镇,素以“地质矿产博物馆”享誉海内外。“三号坑”世界上最大的矿坑,深100多米,长宽数百米,坑内有76种矿共生。其规模之大,矿种之多,品位之高,成带性之分明为国内独有、国外罕见,蕴藏着有锂、铍、铖、钼、铷、铯、铪、铀、钍等多种稀有及放射性元素。正是这个坑,在60年代曾为国家偿还了前苏联三分之一的债务。
“地质三号坑”
正申报国家级世界罕见地质博物遗产。可可托海矿区冬寒夏凉,可可托海镇素有“中国寒极”之称,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摄氏51.5度。
进入阿勒泰地区风光迥异
额尔齐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自源头至国界全长546公里,流域面积5.7万平方公里,在哈巴河县流出国境,是我国唯一的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流入哈萨克斯坦斋桑湖、下游为俄罗斯境内的鄂毕河)。
额尔齐斯河年径流量119亿立方米,流出国外95.3-110亿立方米,河谷宽广,水势浩荡,河床中巨石重迭,银波翻腾,河谷次生林宛若一条绿色飘带,镶嵌在荒漠戈壁上。其中北屯河段的河谷次生林生长最为茂密,绵延成一片绿色海洋。
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缺水问题的日益严重,许多地区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水质恶化,天然荒漠植被严重退化,沙漠南侵。而克拉玛依市作为石油工业区,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水资源却严重缺乏。因此,从外流域调水来解决经济与环境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引额济克工程于1997年7月动工建设,2000年8月18日顺利完工通水,注入炎热干旱的克拉玛依市,给戈壁石油城带来清凉和希望。
引额济克工程因为涉及国际河流水权问题,对外公开场合统称635引水工程,635是“引额济克、济乌”的拦河大坝所在的海拔高程,靠近农十师所在地北屯。
“引额济克”(额尔齐斯河调水到克拉玛依市)是一期工程,2000年8月1日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乃“引额济乌”(额尔齐斯河调水到乌鲁木齐)。
水坝边山坡上隽有“锲而不舍”4个大字,既激励着兵团人与恶劣自然环境作斗争的勇气,又表达了我国对该引水工程的态度。
北屯到了,这里地处新疆北部阿尔泰区域地理中心,原名“多勒布尔津”,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195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张仲瀚将军率队踏勘选点时,选此为新疆兵团十师师部驻地,定名为“北屯”,意为“中国最北的屯垦重地”。
从1959年开始,十师干部职工白手起家,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开发建设,北屯从无到有,至今已走过半个世纪历程。1997年中央下文提出北屯建市的构想,经过各方面14年的努力,北屯已初具城镇规模。2011年12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立县级北屯市,成为中国北方最新的城市。新疆兵团农十师与北屯市实行“师市合一”的管理体制。
进布尔津城要驶过布尔津河大桥。桥的一侧是额尔齐斯河最大的支流布尔津河,另一侧为额尔齐斯河。
布尔津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尔泰山脉西南麓,准噶尔盆地北沿。西北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接壤,是中国西部唯一与俄罗斯交界的县,国界线长218公里,境内河流众多。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最大的支流布尔津河发源地。
由于布尔津地处进喀纳斯的必经之地,靠旅游业发展,特别是酒店大街上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