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寻找府城的文化味蕾

标签:
台南海安路神农街蓝晒图金华府 |
分类: 探视台湾 |

台南的街道有部分是放射形的,如相邻的两条街不平行,一不小心距离越来越远。神农街是横跨在海安路和金华路上的,骑行在金华路上找神农街颇不容易,在一位当地的老住户指点下,看着前面的那张图,才弄明白,原来神农街藏在“药王庙”后面。
清朝时的神农街是坐落于南势港北岸的北势街,南势港当时有从福建川流不息开来的贸易船只,生意兴隆、商业行为鼎盛,因而周遭商家林立、热闹非凡。

一条保存完好的小巷,过去被称为大多房舍都还保有著过去的样貌,这里过去是台南最热闹的地方,宗教、金融和民俗活动都曾经在这条小巷中登场。
神农街的两旁老房子都有超过200年的历史,在清朝时期这些两层楼的楼房,据说都是富商巨贾的营业店面,一楼做为谈生意的所在,二楼则是囤积货物的仓库。如今保留许多古迹和老作坊,开有酒吧、创意工作室、住宅和手工小卖铺。




金华府创建于清道光10年(1830年),为当地许姓人士所建,主祀关帝及马李两王爷,后其虽经多次修缮,惟大抵保持原貌,在台南市多数庙宇都已翻新情况下,金华府反而显得古朴。现在走进神农街,已经很难相像当时船只就在附近卸货,大批苦力将货物搬往此处的喧闹情景。
走进神农街,看看两旁每间造型外观各异的老屋,只会感觉到岁月的沧桑、人事的变迁。老屋的斑驳痕迹,记载着岁岁年年的人声鼎沸;现有的食店、酒吧攀附在历史的遗迹里,就让现代人慢慢体会历史的消逝吧!
春夏之交,商人、舟子、渔户、农民,赴城市购食物者,日且千数百人




神农街虽然有点老旧,但街容仍保有古色古香的面貌,完全没有太多商业气息的污染。由于当时寸金寸土,所以每一户民宅大都只有四米半宽,但纵深怎可以达到数十公尺,住宅具有五进五落的幽长院落,形成当地建筑的一大特色。



走出神农街就是海安路,几步外的墙面以为是间废墟的外观,很难想象其实这是一家酒吧。


外露的房间,及半毁的梁柱,是因为当时市府决策,而将这边的住宅拦腰截断,为的是开拓更宽的道路。来这就像来到了没有外壳的房子内部,视觉效果很强烈,成为游客拍照留念的一个景点。

这是间酒吧,又是件艺术作品,以蓝晒图(Blue
Print)作为意象,将面漆成蓝色,描绘上白线条,绘制成剖面透视图上漆的描边使的立体对象因为被涂上颜色而丧失了材质的真实感,描绘白色边缘线条而变的平面化,(一般绘画的线条仅会出现在平面的素材上)而透视图是一种在平面上模仿三度空间的图学。如此,二者溶成一体,相互交错。

一般来说,蓝图是代表着对未来的期待,是即将进行的工程,但在这个作品中所呈现的却是过去的记忆。而墙上的除了是室内的家具也同时有街道上的元素,例如广告上的电话号码等,所以它同时是过去的也是未来的,是室内的也是户外的,是平面的也是立体的,充满了异质并置的时空感。
在室内设计上,刘国沧除了在原有酒吧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外,并引入这时代年轻人的想法,藉由创意室内造街的方式,形塑出一种室内的新市集形态,为传统与创新做结合,同时也将此概念集延伸到室外空间,形成蓝晒图街道美术市集,让百年前五条港商贾云集的风貌再现于此。蓝晒图目前是台南市海安路艺术造景的典范之一,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来到海安路上,第一个被吸引的大都是这片“蓝”墙。室内的创意造街,拉近更多民众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