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2014-05-20 08:22:51)
标签:

瑞穗乡舞鹤村

北回归线标志

太阳直射点

黃赤交角

旅游

分类: 探视台湾
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位于台湾花莲县瑞穗乡舞鹤村,座落在花东纵谷的河阶台地上。
【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一早离开兆丰农场,沿花东公路向南。驶了约20分钟,到了舞鹤村的北回归线标志公园。
【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我们到来时,园内基本上只有我们几个,并不是我们来得太早,而是大多游客都是沿海岸公路走,看的是另一个北回归线标志。
【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北回归线,即北纬23°26′(标准为23°26′28"44)纬线。
这是太阳光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每年夏至日(622日左右)这一天这里能受到太阳光的垂直照射。然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南至南回归线的区域每年太阳直射两次,获得的热量最多,形成为热带。因此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北回归线通过的国家和地区有:台湾、中国、缅甸、印度、孟加拉、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西撒哈拉、巴哈马、墨西哥等。
【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北回归线,太阳在北半球能夠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位置点,将这些点连起來的假想线便叫北回归线,以公元2014年夏至日为准,其位置约在北纬232614.675秒。【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北回归线横过台湾的澎湖、嘉义、南投、花莲四县,台湾就在岛的东、西两面各立碑志,西标志碑就是嘉义北回归线标志碑,东标志碑则建在花莲县。【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花莲是中国唯一在一个县(市)内二、三处地方兴建北回归线标志的县(市)。日本占据时期(1934年)在距花莲73公里,在公路292公里碑处、瑞穗火车站后,建成中国第二座,花莲第一代北回归线标志,由水泥塑建而成,其旁建一地球模型。1986年,花莲第一代标志拆迁,在花莲县瑞穗乡舞鹤村,省公路台九线287公里,花东纵谷南方,建成花莲第二代北回归线标志。【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北回归线标在夏至日、冬至日、及春()分日的阴影线图【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黄道带恒星,在天文学上,以地球为中心,太阳环绕地球所经过的轨迹称为“黄道”。 在黄道两边的一条带上分布着十二个星座,从春分起依次为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和双鱼。地球上的人在一年内能够先后看到它们。【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並非一直正对着赤道带,而是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的区间之內移动,每年春分日(321日左右)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此后北移,于夏至日(622日左右)到达约北纬23°26′,然后转而南移,于秋分日(923日左右)回到赤道,並继续南移,与冬至日(1222日左右)到达南纬23°26′,然后立即再度向北移动,于次年春分日再度回归赤道。所以太阳直射点看起來就像是在到达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后,立即掉头往赤道的位置回返。【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正是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地球公转时,在一年之中,太阳直射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不断变化,才形成了四季更迭。无论北半球或者南半球,只要接受太阳直接照射的时间比较长,就是该半球区域的夏季。【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二十四节气与黄道十二宫【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北回归线就是北半球能夠受到太阳直射的纬度上限,具有重要科学和人文意义,因为地球大部分位于海平面以上的陆地都集中在北半球,所以北回归线与人类接触更显紧密,它是北温带与热帶的分界线。【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该标志高约9米,上半部为北回归线标,顶部呈斜角状,上端有双向箭头的指标,指示北回归线走向。【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黄道十二宫与太阳运动【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一年四季各能见到的星座【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二十八宿星象略图【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四象与二十八星宿【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北方玄武

【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东方苍龙

【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南方朱雀

【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舞鹤茶园【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台湾】中国最东的北回归线标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