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最美的海岸——野柳地质公园

标签:
海岬最美的海岸野柳地质公园蕈状石女王头 |
分类: 探视台湾 |

经历千百万年的海水侵蚀和风化,这里逐渐形成蕈状石、烛台石、壶穴、棋盘石、海蚀洞等地质奇观,是台湾最负盛名的地质公园。
野柳地质公园为台湾北海岸明珠,其名享誉全世界,亦是一生必游之地。进入公园开始目睹这一神奇海滩。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蓝的大海和因受海浪长期侵蚀,风化而形成的陡直的海蚀崖及广阔的岩床。
“野柳水拍雨潇潇,墨客匆匆忙聚焦;砚池走兽姿百态,清梦远古方舟漂”。这是现代作家肖草对野柳地质公园的全景写照。
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众多的蘑菇石中,游走于灿烂的奇幻石林之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野柳的地质构造多属于新生代中新世大寮层(富含有孔虫、贝类和海胆等化石),岩层主要由厚层块状砂岩和不同厚层页岩,或砂页、岩互层所组成,地层由上而下依序为砂岩、页岩、钙质砂岩、砂、页岩互层。钙质砂岩因含有圆形或不规则形石灰质结核,所以抗侵蚀力最强,砂岩次之,页岩最脆弱,最容易被侵蚀,经过长期差异侵蚀的结果,就形成野柳各种的奇岩怪石了。




地质公园里有一种蕈状石,因其外观像一柱巨型香菇,又称擎柱石,整个野柳公园内有180余个,完整地记录了蕈状石的演育过程。
蕈状岩的下部是黄色沙状岩,其上部深棕色的岩体十分坚硬,布满许多大大小小的坑洞,远看好像蜂窝一样。



其中,有一个名为“女王头”的蕈状石最负盛名,“女王头”雍容华贵的形态,早已成为野柳地质公园的象征。

畺石,也称姜石,为岩层中比较坚硬的钙质岩块,周边较松软的岩层。因海水长期淘洗而驳落,加上地层挤压出纵横交错的裂缝,留下表面嶙峋峥嵘妆似老姜的外观,成为野柳另一项的地形特色。

再向海边走,岬北海岸的西侧,一群列于海岸边侧奇特的造型出现在眼前:这一排排的礁石个个顶端都像燃烧的蜡烛,其钟型的底座就像烛台,因此被称为“烛台石”。
据说,当地岩层中有许多小型的石结核,当海浪侵蚀岩层时,有些结核会渐渐露出岩层表面。凸出的小结核比周围的岩层坚硬,所以海水会沿着它的外围冲刷,结核四周的凹槽盛装着海水,得以保持潮湿,但距离较远的岩层由于受到海浪与风化侵蚀,干湿交替影响,岩质较为脆弱,逐渐剥落,形成圆柱烛台。

花生石,岩层中形状特殊的结核,经过海水侵蚀后,而突出于海边。珠石(又叫地球石),位于仙女鞋的下方,由于其形状为完整的圆球形结核,有如明珠一般,故称为珠石。

脚下许多圆形的小坑引起注意,这些小坑里充了积水。这些小坑叫海蚀壶穴。

壶穴就是圆形的洞穴,从海蚀平台表面的凹穴开始发育。凹穴受波浪携带的石粒在海蚀平台上进行钻蚀作用,会使得凹穴逐渐扩大,有的甚至可以将数个壶穴壁切穿,使其相连,形成联合壶穴。有的因为不同时期的钻磨,形成穴中穴的景观。
在野柳岬的平台上发现了一块圆形平面,叫测速台。开始弄它不懂,看了旁边的说明牌才清楚,这是科技让测速台成了历史遗迹。
由于此种测速方式的成本较高,因此现在的船舶测速方式改用GPS来进行。
海蚀沟
海藻
为救一个不慎失足墜海的台大学生而不幸溺斃的当地漁民——林添祯的铜像,据说还是老蒋下令设立。
玛伶鸟石
海蚀凹壁
林投——常绿灌木,高可达5米,叶子部分呈长披针形,能耐湿、耐盐及风風沙,因此,是海边常见的防风植物。
无线电塔
到台湾旅行二天了,观光的均为人文,故对野柳地质公园印象深刻,如此奇异的地貌第一次见,远胜过北海涠洲岛鳄鱼山的火山岩地貌。可誉为“最美的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