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俄罗斯(4)——“麻雀山”览胜

标签:
俄罗斯莫斯科麻雀山中央体育场莫斯科大学 |
分类: 目击欧洲 |

离开“新圣女”,驱车沿着环线公路前往附近的“麻雀山”。
麻雀山是位于城市的西南处的一块高地,汽车可通行。号称莫市的至高点,最高处海拔不过220米。麻雀山,得名于1451年以牧师Vorobey(意为麻雀)命名的一个村庄。一度曾称为列宁山。
其靠近莫斯科河一侧的山坡为茂密的森林所覆盖的峭壁,高出河平面约70米。最高处建造了观景台,位于河平面至上85米处,能够俯瞰部分莫斯科市区的风貌,登高览胜。左侧是绿树掩映的小教堂

拍照的各国美女倒是养眼


上午的空气不够透,不能看到很远,何况观景台并不高。只见莫斯科河从山脚流过,俯瞰市区,美丽景色尽收眼底。到这来的,除了慕名而至的各国游客外,多是本地举行婚礼的新人及其亲友。
正北方是一座巨大的圆形体育场—中央体育场,它建于四五十年代。1980年,为迎接在莫斯科第22届奥运会,还对它进行了扩建成为奥运会的主会场。



观景台右侧的大铁架,是高山滑雪跳台

莫斯科大学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我转身越过马路就等于站在大学的校园里。
莫斯科大学全称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创建于沙俄女皇伊丽莎白执政时期,由俄罗斯著名学者、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1755年创办,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不仅是俄罗斯集教学、科研的最高学府,也曾是世界十大名校之一。莫大的原址在克里姆林宫的北侧,1953年麻雀山上的新校区建成后,莫大搬迁至此。

参观莫大,其实就是观看它的主楼,主楼高240米,共39层,周围有四个翼。其走廊共长33千米,有三万多房间,其顶部的红星包含一间小屋和一个展望台,重12吨。建筑的表面画有钟、气压表、温度计等巨大图案,饰有雕塑和镰刀斧头的图案。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这里接见了中国留苏学生代表,并发表了“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的著名讲话。


它是苏联时期最典型的中央集权式建筑,大底座、高尖顶,流露出强烈的“一元论”价值观。集各种功能于一体,食堂、住宿、办公、娱乐、礼堂、超市、邮局、银行、书店、图书室等等。主楼的24-27层是自然博物馆。莫大现有17个系,在校学生3万余名。

二战结束后,冷战开始,为了与美国的摩天大楼抗衡,也为了纪念莫斯科建城800周年,斯大林下令在莫斯科建造一批时代风格的建筑,结合了巴洛克式城堡塔、中世纪欧洲哥德式与美国1930年代摩天楼的特色,于是在上世纪50年代,7座外形相似的建筑在莫斯科拔地而起,人们称这7座大楼为“斯大林建筑七姐妹”。这7座建筑分别是:外交部大楼、铁道部大楼,文化人公寓、艺术家公寓、乌克兰饭店、列宁格勒饭店和莫斯科大学,其中莫斯科大学是7座建筑中最大的。现今,斯大林式建筑已成为苏联存在时期珍贵的历史遗产,这样的风格相近的建筑在东欧各国也可以看到,我们中国也有,就是北京展览馆(原名苏联展览馆)和上海展览中心(原名中苏友好大厦)。


莫大道路两边是茂密的白桦林,走在校园里,会不时响起那首著名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