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三月婺源——我的梦里江南(李坑篇)

标签:
婺源李坑小桥流水人家清静客栈文昌阁 |
分类: 走四方 |

月亮湾到李坑很近,但一路堵车,开得很慢,由于是周日的下午,很多游客大概把行程的最后一站放在李坑,何况本来在婺源,游人最多的恐怕要数李坑了,结果如我们意料之中。当车停在路上不能动弹时,我们立即下车,步行前往,还好此处已是去李坑的叉路口附近,一路人头攒动。
李坑,是一个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著名,就像马致远的元曲《天净沙》一样,有着浓郁的乡间生活气息。
村前有座在旧阁遗址上重建的仿古楼阁---文昌阁,里面供奉着十余位李坑历史上的“文曲星”。
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村中明清古建筑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村落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
进村不远就能看到一座大门朝西的古宅,那是李瑞才故居。李瑞才是清代的一名大木商,他乐善好施,筑桥铺路,做了不少好事。按照风俗,大门是不能朝西的,为了辟邪,所以李瑞才故居的八字门顶端画有吕洞宾的除妖宝剑和太上老君的驱邪拂尘。
大夫第的主人李文进是做生意赚了钱后捐了个五品奉直大夫,所以耗资建的这座私宅叫“大夫第”。
该宅中堂名“春蔼堂”,体现家族的融洽以及对晚辈的关爱。宅内的雕刻也十分精美。
挤在游客中看了两座古宅院,很没劲。商量一下,干脆住下,明早清净时,再游李坑。周日晚的住宿已不像周六那样紧张,价格也低了。找了几家,定在清静客栈。
客栈是幢三层楼,楼顶有好的视野。
晨炊袅袅
晨曦中,静静地,沿着那条弯曲得十分艺术的小溪,溪上每隔几米就有一座或木或石的小桥,若凌空俯视,看到将河段分成格状在空中像阶梯一般,又如诗句的行间。
申明亭就在溪边石径的突出处,亭子像个取景框,将村内风景一一纳入。亭建于明朝末年,是昔日李坑村民聚会的场所。旧时,每月的朔、望日(即农历初一和十五日),宗祠鸣锣聚众于此,批判和惩办违反村规民约者。
申明亭旁的两溪交汇处有一座石拱桥,始建于明代,如今依然坚固。此处两溪交汇,浪花飞溅,拱桥倒影成圆,看上去如一颗硕大的明“珠”,于是这一处景致便被称为“双龙戏珠”。
李书麟故居,这幢民居建于清朝同治年间。这幢房子原有三十六个戗角,四个天井,可见房子主人当年的富有,但今已败落了。
挂着红灯、红对联的存德堂装点的非常喜气,一老一小正在清洁,准备当天的开放,我们成了首批参观者。
“铜绿坊”是村中唯一的一栋世代相传的古民居,如今李聘如的后代仍在此居住。
村里街边的房子大都改造成了茶楼、饭店或旅社,再无民居的感觉。
寻找自然生态的味道
树木掩映,翘角飞檐,古亭矗立,板桥横展,流水蜿蜒,诗意的、雅致的、江南的感觉。
李坑其实是个建村比理坑还早的古村落,但村里现存的古建筑多为清代所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