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三月婺源——我的梦里江南(思溪篇)

标签:
婺源新安江上游思溪粉墙黛瓦徽商 |
分类: 走四方 |

经过一番策划,邀了几个老同学,开始“婺源自助深度游”。 在油菜花和桃花盛开的时节,来到了“中国最美的乡村”,我们在婺源走了大大小小近二十个村子,有名气的和尚未开发的,归来深感不虚此行!
前后历时3天:
D1)杭州→婺源→思溪延村→龙腾村→长滩→理坑→清华镇
D2)彩虹桥→石城→菊径→黄村→卧龙谷→严田→漳村→月亮湾→李坑
D3)李坑→庆源→江岭→晓起→汪口→婺源→衢州
此为序。
一直想去婺源看油菜花,以前无瑕前往。而跟团则有诸多无奈,去年“川藏线自助游”尝到了甜头,于是有了这次出行。
我们自己购票乘长途大巴到婺源,车走G56杭瑞高速(杭州—瑞丽),出昱岭关进入安徽境内,公路两侧一片片油菜花就扑面而来。




特别是新安江上游,美景已是让人目不暇接。



行程约3个小时略多。车临近县城,已见东线的“晓起”、“江湾”等景点车流拥堵、游客如潮,因那天是周六。出站就有车接,是网上订好的包车,用3天跑计划好的景点。我们避开高峰,驱车北线,第一站“思溪延村”。
婺源旅游区门票别具一格,实行景点通票制。让利优惠价:180元/人,在120小时(5天)内可以畅游婺源各大旅游景点,共计12个。这些景点,已经把婺源的精华部分都包括进去了,适合绝大多数来婺源的旅游者。我们持证件还享受五折优惠,花较少的钱游更多的景点,充分体验深度游,更好的感受梦里老家的浓厚氛围。
婺源的北线以思溪、延村为起点,两个村相隔很近。思溪延村的商人在明末清初时期是徽州商人队伍中的劲旅,也被称为儒商第一村。
思溪村落背山面水,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的自然风光之中,老房之粉墙黛瓦、金黄的油菜花、桃花红和绿树,黑白黄红绿五色巧配犹如天成,可窥婺源风光之特色。
房屋群落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山水互为点缀,如诗如画,意境神美。
村口明代的“通济桥”,桥长22米,宽3.8米,廊桥结构,桥墩砌成船型,可以减少水流对的冲力。
桥墩上的“如来佛柱”,是古时村落水口组合建筑的遗迹。
思溪,村落由俞姓建于清溪旁,故以鱼(俞)水相依之兆而取名“思溪”。
婺源有“五岳归来不看山,婺源归来不看村”之说。
首先来到的是振源堂,这是清代通奉大夫俞士英的祖居,建于清嘉庆年间。用于建筑的“三雕”(砖雕、石雕、木雕)图案,精美华丽,图幅含蓄隽永,寓意深刻。这类老宅往往在厅堂都有精致的楹联,引起我的关注,只见厅堂两侧壁的青瓷楹联是“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读来文气弥漫、雅韵顿生。然而却有一幅现代人题的,只见“夏鼎秦彝”和“晋篆汉隶”
二句杀了风景,应是“夏鼎商彝共左右,秦篆汉隶永新鲜”。
村里的徽商们还热心公益事业。他们在村里专门修造了银库,将赚来的钱先存放在银库里,除用于自己建造房屋外,还用于村里修桥铺路,赈灾修学堂等。这充分体现了徽商“为天下人生财,济天下苍生”的慷慨豪气。
要说思溪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宅,那要算敬序堂了。该堂的创建人是清代“修撰佐侍郎”、贡生俞文杰。
敬序堂由庭院、正厅、后堂、花厅、厨房及花厅组成,占地一亩多。
大门有四个门当,砖雕十分精美。花厅的小拱门上也镶满了木雕。
整个古宅雕花精致繁复,雕刻内容十分丰富,有戏剧人物造型,有花鸟山水,有琴棋书画,有八仙图案等。
1987年,福建电视台制作的首部电视连续剧《聊斋》就是在敬序堂开机拍摄的,此后《青花》也在此拍了半个月。
燕尾古井:井身由酷似燕尾的六块青石构成,独特的榫合技术让人赞叹不已,这个造型的原因是为了让这口井更牢固。然而游客们感兴趣的是《聊斋》中有一个令人惊怵镜头就是在这里拍的:井里冒出一缕黑烟,一个狐狸精从这口井里徐徐上升……
这些建筑大多都是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
思溪人不仅尊儒崇文,而且敬老爱老。在村子里有个徽商们专为族中老人建的“敬老院”——花颐轩。“花”为花甲之岁,“颐”为颐养天年。花颐轩内的雕刻同样是极其精美。桌脚平面上有“村头送别”、“高中还乡”的图案,如同徽派正厅内的摆设一样,案桌上一律都是左瓶右镜,中间为座钟,谐音“平静”、“终生”,代表婺源人对“终生平安祥静”的愿望。宅内还有不少古物,电影《聊斋》拍摄时就从这里借用过不少古物作道具呢。
木雕最壮观而精致处还数承志堂客馆的“百寿花厅”。
琳琅满目,雕的多是寓意吉祥的花卉兽禽,堪称“木雕精品”。
这里八格门扇上刻着96个不同字体的“寿”字,加上大门上的一个,厢房俩侧门上各有一个,据说凤凰卫视在这里拍节目时,航拍竟然发现,整个宅基构造就是一个“寿”字,算起来就共有一百个“寿”字。所以叫“百寿花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