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甘肃•浩翰戈壁行

标签:
河西走廊戈壁滩雅丹地貌海市蜃楼风力发电 |
分类: 走四方 |
车行驶在河西走廊上,一直在沙漠、绿洲间、戈壁滩中穿行,一览西部这特有的风貌了,过嘉峪关后进入大片的戈壁滩,一望无际,荒凉至及。戈壁滩满地是砾石,只有一些芨芨草、红柳三三两两地长在砾石间。在浩翰的大戈壁中,真正地体会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是多么的渺小而无力。
我们开始深入戈壁,眼前一片空旷、坦荡、辽阔和高远。为了赶时间,不可能停下来拍照,所以,只能隔着车窗“掠影”,向眼前掠过的戈壁投去匆匆的一瞥。
黑戈壁
对于南方人来说,戈壁滩究竟什么样,如果没去过,真的很难想象。戈壁滩也叫瀚海,在蒙古语中是“寸草不生的地方”,在地质学上属于荒漠地形。
戈壁之贫瘠荒凉,也超出我们的想象。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景色单调,几无变化,强烈的阳光炙烤着戈壁,格外刺眼。公路沿线偶尔会经过一些小村庄。这些小村庄全是低矮的干打垒房屋,跟电视上看到的阿富汗、伊拉克那些乡间民居几乎没有区别。
有村庄的地方还能看到一些绿色的草木和毫无生气、奄奄一息的棉花、小麦。戈壁极度干旱,全年降水总量仅有50毫米左右。幸亏有祁连山上的积雪,溶化后流到山下,才能让生活在戈壁上的人们得以生存和繁衍。
戈壁不仅止于这种独特的自然美,沿途星罗棋布的古迹遗址和与内地大相异趣的风土人情,使得戈壁蕴藏着依稀可辨、可以触摸的人文美。这大概就是走进戈壁的全部理由。
“桥湾古城”遗址——因“康熙梦断桥湾”的故事而出名。
遗址旁的桥湾城博物馆
在中国内陆荒漠里,有一种奇特的地理景观,它是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被称为雅丹地貌。
上世纪初中外学者进行罗布泊联合考察时,在罗布泊西北部的古楼兰附近,发现这种奇特的地貌,并根据维族人对此的称呼来命名,再译回中文就成了“雅丹”。
在罗布泊或前面敦煌的“魔鬼城”,那才叫壮观。它们或陡峭,或嶙峋。站在高处,举目望去,一堵堵风化的土丘组成了一座气势磅礴的城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建造了一条条笔直的街衢和一座座林立的楼宇。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到罗布泊地区旅行,对此类地貌早有文字记载:“沿途尽是沙山沙谷,无食可觅,行人夜中骑行,则闻鬼语。”
我们眼前看到的,只是一些不太高的丘壑和沟渠,但已感到新奇和对大自然的震撼,又一次领略的什么叫“沧海桑田”。
眼前一亮:在天与地的连接之处,在明晃晃的地平线上,蓦地出现了蔚蓝色的大海。
戈壁滩怎会与大海相连?我突然意识到那是海市蜃楼,又叫瀚海蜃楼或沙漠海市。
如果运气好的话,不只大海,还可看到:一片白色的迷幻雾气中,时而出现高楼大厦、亭台楼阁,时而出现翠绿的田野和喧闹的街市。这些美景若隐若现、虚无飘渺、瞬息万变,神奇、诱人着呢!
车行千里戈壁滩的牧场
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却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的游客,不畏艰辛,不计花销,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这是因为戈壁具有某种勾魂摄魄的奇特之美。
下江南方知什么是阴柔,出塞外方知什么是壮阔。其实,戈壁滩才是超级的壮美。它的辽阔、静默,加上蓝得十分纯净的天空,白得十分纯净的云朵,亮得十分纯净的阳光,构成了瀚海戈壁的大气、恢宏、冷峻、雄奇、神秘之美。
河西走廊的绿洲
走出斑驳的葡萄树荫,告别了葡萄沟这个静谧的世外桃源,车的飞驰带起一片黄土飞扬。
我们又踏上了西行之路,重上戈壁滩,疾驰四小时,向乌鲁木齐前进。
山那边冒出一片工厂,打断了我的遐想。球形的建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红色的“磕头机”不停地弯腰低头,开采着地下的石油,它每磕一下,吸出二百升油,这是一个小油田及炼油厂。
正前方亮出 “中国死海,新疆盐湖” 白色的八个大字,远远看去,盐湖白花花的一片,马上就能想到那结晶的白色盐粒是在这样的地方制作而成。
离开盐湖5公里,又有一个大湖叫柴窝堡湖,它与盐湖相邻,却是乌鲁木齐市郊最大的淡水湖。由于盐湖地势低于柴窝堡湖,周围山上、高地的盐份被河流、洪水、地下水冲下之后,经过两湖相通的湖底,逐渐沉积于盐湖之中,因而形成了这种淡水湖、咸水湖紧紧依邻的奇观。
道路两旁,突然出现了上百台风力发电机擎天而立、迎风飞旋,与蓝天、白云相衬,在博格达峰清奇峻秀的背景下,在广袤的旷野之上,形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风车大世界。柴窝堡——达坂谷地的风力资源,据说居全国之冠,但不是最大的风区,前面左侧是声名在外的、吹翻火车的三十里风区,反而不能建风力发电站,因为风力过大会烧坏风机的。
每台风机高约30米,叶长约15米,容量600千瓦,价值约100万元。上百台银白的风机迎风旋转,衬以蔚蓝的天空,既漂亮,又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