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2012-06-01 11:39:22)
标签:

塘栖

广济桥

京杭大运河

廊檐

水北街

分类: 杭州记录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最早知道塘栖,是因为吃到“塘栖枇杷”和“ 塘栖甘蔗”,青年时代到过塘栖数次,印象最深刻的是镇上廊檐街,雨天行走在相连的廊檐下别有味道。“跑过三关六码头,不及塘栖的廊檐头。”后来听说被拆得面目全非,直叹可惜!前些年又闻在恢复古镇,很是欣喜!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恢复之后,前后游镇二次,前次来的时候,桥南没开始改建,还没有这些仿古店家和这个大石印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塘栖镇位于杭州市北部,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使其成为苏、沪、嘉、湖的水路要津,历朝历代以来,塘栖均为杭州市的水上门户。镇区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是个标准典型的江南水乡。塘栖本来只是个小渔村,这里到处都是水塘,一个墩一个墩把水都连接起来,人们沿塘而栖,所以叫做塘栖,这是“塘栖”的由来。直到元末张士诚拓宽了官塘运河以后,桥梁把水和生活联络了起来,小镇才初现雏形。明代弘治年间,广济桥的构筑使镇区两岸连成一片,逐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塘栖古镇”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背后的印纽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广济桥头新建的戏台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桥南有郭璞井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郭璞井的井水水位总是比运河水位高几尺,据说“井水不犯河水”这个成语就是源自这里。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重游塘栖,下车直奔广济桥而来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新近恢复的“重修广济桥记”碑和新立的重修碑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七孔大桥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广济桥乃大运河上唯一一座七孔石拱桥,历朝历代多次被毁重建,现在所见的广济桥乃是明弘治11年建成,清康熙甲午年复建的。1995年加固重修,2007年又灌浆加固和桥面修缮。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广济桥全长 83,高13,上下共有160级台阶,之所以要造这么高大就是因为运河上经常要行官船,船队浩荡,桅杆林立,桥低矮就过不去这就是号称运河第一桥的广济桥。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由于年久失修,加上运输流量过大,时常有船只撞击桥墩,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998年对运河塘栖段进行了改道,如今京杭运河上的货船不再经过广济桥。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中国大运河被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次运河申遗,杭州段的首批申遗点有包括拱宸桥、广济桥等在内的11个。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裸露的桥墩前,镇水兽狰狞的面目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桥身上已经长出蓬蓬的青草,雕有花卉图案的龙门石探出桥体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广济桥从结构上属于薄墩联拱石桥,两侧共埋有十六条突出来的石块叫作长锁石(又称横锁石,俗称龙门石),是桥梁结构的一部分,横向贯穿桥身,凿有卯槽,是用来连接桥身和拱券,把桥身和拱券紧紧地拉扯在一起,防止砌筑的石拱向两边分离,这样桥身就不易倾斜和分裂,起到了很好的稳定作用。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塘栖因水成街,以廊檐、美人靠、72条半弄、36爿半桥而闻名于世。在明、清时曾被誉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大运河上的塘栖码头占尽了天时地利,乌镇、周庄什么的是比不上的。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旅游者只知道了周庄、西塘、同里等等,但知道塘栖的并不多。古运河畔的塘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存。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塘栖以广济桥为界,桥北是古镇,桥南是新镇。水北街沿运河而筑,全长1380米的样子,其中明清建筑沿街长约700米,古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沿街除民居古宅外,还有古碑、古桥、作坊旧址以及米厂、孵坊、缸甏店、竹木店等商家,还有西化的教堂。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水北粮站位于水北街95号至96号,屋内现今还维持着米铺的原型。水北粮站前身是一家名为广太丰的私人米厂,开办时间可追溯到民国,解放后国家实行公私合营广太丰米厂被国家买下并接手经营,属塘栖粮管所管辖下的一个粮站,水北粮站由此而来。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国家取消粮票购买制且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包括水北粮站在内的大部分国有粮站开始萎缩, 水北粮站1995年前后闭业。至今店内还保留着一个大米斗,因一楼比较潮湿,故米都存放在二楼,通过大斗输送下来出售。据说,当时的米就是这样从店内保留的大斗中到楼下卖出去的。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如今保留下来的江南古镇风貌遗迹部分指的是运河北岸的水北街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在水北街东头有个牌坊叫“御碑码头”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与乾隆皇帝下江南有关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牌坊后面有个御碑亭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御碑亭为黄瓦红柱,汉白玉栏杆,气宇轩昂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御碑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月初一,全碑高 5.45米,其中碑身高3.35米、宽1.4米、厚0.5米,是江南一带罕见的大御碑,碑额上刻有栩栩如生的双龙抢珠图形。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碑文讲述的大致内容为:弘历帝南巡,查访江苏、浙江、安徽3省交纳皇粮情况,其中苏皖两省积欠额甚巨,惟浙江未有拖欠。弘历帝为表彰浙江,上谕蠲免地丁钱粮一年,并将圣谕刻于石,晓谕官民,以示皇恩浩荡。这是乾隆皇帝下江南,到塘栖的证据,它确认了塘栖的功成名就,留给塘栖的是煌煌天威。塘栖人说起这段旧事也颇为骄傲“鱼米之乡、天下粮仓说的就是这里”。这块经历了250多年风雨的御碑,现在依然如新!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耶稣教总堂是由苏格兰传教士金·乐德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主持建在水北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江南古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印象(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