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上的桥让历史说话(1)

标签:
京杭大运河拱宸桥桥让历史说话旅游 |
分类: 杭州记录 |
运河上的桥让历史说话
京杭大运河进入杭州城区,就穿行在一座座大桥下,这十几座各式桥梁就像穿在一条玉带上的一颗颗明珠。
我在近期分几次考察了运河,出于对“桥”的特殊情结,用博文以作纪念。
1、拱宸桥——按自北向南的顺序,第一座是拱宸桥,这一杭州市区运河上最古老的大型拱桥,气势雄伟而历经数百年风雨磨炼,屹立在大运河上。
杭州拱宸桥作为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标志建筑物之一,以98米长和16米高的雄姿横跨流经杭州城北的古运河。
拱宸桥的“拱”是迎接的意思,“宸”指帝王。史载,这座用于迎接帝王下江南的三孔石拱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古往今来就一直是京杭大运河南端终点的标志,也是杭州的北大门。
如今,古桥在几经修整后依然是行人往往来来。吹着点风,走上高陡的桥面,望运河长去。
2、登云桥——位于拱宸桥南侧,沿桥西直街可一直走到登云桥桥头,桥下有较大可供开发利用的空间环境,桥面上又是运河极佳观景点。桥名"登云"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平步青云、攀枝折桂的意境。
3、大关桥——是大关路跨运河桥,围绕“关”字运用了宋代兵器、龙、印章、门钉、蒲牢等。暗青,是肃穆的大关桥的颜色,营造肃穆、稳定的氛围。其栏杆全部采用青石制成,图形、花纹都具有历史内涵。像望柱的设计就以龙和宋代兵器装饰纹饰为题材,象征驻守关口的将士严阵以待、联手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壮举,这也是“关”字的体现。
在桥下公共空间,用北新关记、北新关四境图说、北关八咏、大关桥记等点缀,在河中两个桥墩四面刻了反映大关风貌的对联。桥下休闲空间采用老石板铺装,显示其古朴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