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岁月凝风霜 旧貌变新颜—走进杭州孔庙(1)

(2009-09-10 15:27:23)
标签:

国学

杭州孔庙

复建

江南园林

大成殿

石碑刻

石质书库

迎万柳清风

文化

分类: 杭州记录

岁月凝风霜 旧貌变新颜—走进杭州孔庙(1)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祭孔的仪式被称之为国之大典,祭孔的地方就是孔庙。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孔庙是一座城市悠久文明史的象征。

杭州孔庙座落在吴山广场西北侧的劳动路内。孔庙始建于北宋仁宗年间(1023~1063年),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迁至今址,后未移址,历经数代,前后达800余年。

历史上的杭州孔庙经历过多次焚毁与重建,据史书记载杭州孔庙规制弘畅,气势非凡。今天,我们只能在这座建筑的柱础等一些构件上闻到些许远古的气息。唯有这片寂静的土地,还在守望着这个曾经辉煌过的神圣殿堂。

 

杭州孔庙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修建是在晚清同治年间。而在此举行的最后一次较为正式的祭孔仪式是在抗战时期。眼看杭城即将沦陷,当时有一些乡绅在逃亡前夕,自发组织并举行了这次具有特殊意义的祭孔仪式,随后掩埋了所有的礼器,离开杭州。

“七七”事变后,杭州沦陷,孔庙内的不少建筑被拆毁,大量珍贵木材被盗用。抗战胜利后,浙江省政府成立了孔庙整理委员会,并将原府学内所有的古碑加以集中保存,并于1947年2月27日,在杭州孔庙举行了规模壮观的祭孔大典。
新中国成立后,杭州府学(孔庙)旧址先后被单位、居民占用,因疏于维修,建筑陆续遭毁。至“文革”后仅存大成殿一座建筑。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竟成为儿童玩耍,“躲猫猫”和抓蟋蟀的场所。周围民居杂乱,有不少窝棚,甚至盖了草房,直到七十年代这里的居住状况才得到改善。1961年4月,孔庙内“南宋石经”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省、市政府决定对大成殿实施整修,并利用孔庙内原收藏的大批古碑和佚散碑石而建杭州碑林。
1983年杭州碑林建设工程正式启动。1986年大成殿维修竣工后,又陆续建造了天文星象馆、碑廊、碑亭等配套建筑,使总建筑面积达到了1500多平方米。至1989年,杭州碑林(孔庙)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并对外开放。与西安碑林、曲阜碑林并称为我国三大碑林
岁月凝风霜 <wbr>旧貌变新颜—走进杭州孔庙(1) 

由于大成殿及其他建筑自80年代维修、新建至今已近20年,期间一直没有像样的维修,加上天文星相馆等建筑在设计时存在的缺陷,各建筑屋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糟朽,望板、椽子及部分角梁腐烂严重。因此,杭州市文保所于2005年11月正式实施杭州孔庙(碑林)的修缮工程。整个修缮工程于2006年7月1日正式开工,建筑修缮和可见彩绘修复于2007年5月竣工。在全中国大地发扬光大“国学”,“孔学”从有识之士研究的学问发展为普通民众的读物之时,孔庙的总体复建工程于2008年初动工,同年9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

复建后的孔庙整体占地面积为1.32公顷,总建筑面积为5500余平方米,由东、西两个既相互连贯又相对独立的区域组成。西区为中轴线,着重展示杭州孔庙的文化精髓,由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等建筑组成。东区为典型的江南园林式庭院,鸟语花香、水流潺潺,各建筑如珍珠般散落其间,以回廊将之串联在一起,建筑和回廊内陈列着杭州孔庙收藏的自唐代到民国期间的各类珍贵碑石,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卓越的艺术价值,称为“石质书库”。

岁月凝风霜 <wbr>旧貌变新颜—走进杭州孔庙(1) 

西墙上“杭州孔庙”四字赫然入目,每字1.5米见方,正楷,系从宋高宗遗存的书法作品中集字而来。

岁月凝风霜 <wbr>旧貌变新颜—走进杭州孔庙(1)

棂星门为孔庙大门。棂星,原作灵星,又名“天田星”,意为孔子应天上星宿而降,其思想教化苍生,惠及后人。

岁月凝风霜 <wbr>旧貌变新颜—走进杭州孔庙(1) 

泮池及大成门

泮池,又称泮宫,为一半月形的水池,中有石质泮桥,两侧护以石雕栏杆。或登瀛桥。古时新入学生员登泮桥、跨泮池,礼拜先师孔子的入学仪式称之为“入泮”,意即进入孔学大门。
岁月凝风霜 <wbr>旧貌变新颜—走进杭州孔庙(1)

大成门又名戟门。为面阔三间,它虽称为门,但形制却更像殿堂。《唐志》中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可私立门戟”,由此可见,孔庙高立大成门,实际上显示了孔子在古代帝王心目中的地位。

 

岁月凝风霜 <wbr>旧貌变新颜—走进杭州孔庙(1) 

大成殿

是孔庙的正殿。现存大成殿是杭城唯一保存完好的清式重檐歇山顶木构建筑,虽历经多次维修,依然保持鲜明的清代风格。大成殿坐北朝南,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殿内天花和梁枋上遗存大量清代晚期彩画,是杭州地区不可多得的古代艺术珍品,也是目前江南地区保存彩画面积最大的单体古建筑。
大成殿殿外重檐正中悬南宋理宗御书“大成殿”竖匾,殿外下檐明间正中悬清康熙帝御书“万世师表”横匾。殿内孔子坐像居大殿正中,两旁设有“四配”像,东为复圣颜回、述圣孔伋,西为宗圣曾参、亚圣孟轲。孔子像前设有红花梨木制的祭案,分别摆有太牢和五供。殿内还配置了青铜编钟、石制编磬和青铜九鼎八簋等礼乐祭器。殿内东、西、北三侧墙上还饰有的七十二圣贤像。

岁月凝风霜 <wbr>旧貌变新颜—走进杭州孔庙(1)

孔子像

大成殿内的陈设以复原规制为主。孔子坐像居于大殿后部正中,面目慈祥、虔静、不离学者的形神特征;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着十二章王服,气度非凡,令人肃然。殿内还悬挂清代帝王御书匾联若干,以烘托大殿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气氛。

岁月凝风霜 <wbr>旧貌变新颜—走进杭州孔庙(1) 

四配像

孔子像两旁是“四配”像,东为复圣颜回、述圣孔伋,西为宗圣曾参、亚圣孟轲。四配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占有重要的地位,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度宗帝诏令以此四人配祭孔子,史称“四配”。四配像的身型、体量均小于孔子像,以凸显孔子的地位。孔子像和四配像均采用生漆脱胎工艺制作而成。

 

岁月凝风霜旧貌变新颜—走进杭州孔庙(2)正准备之中,敬请期待!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