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大师齐白石
就算是对艺术不甚了解的俗人,都认为齐白石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中国近现代绘画大师,作品在画界均能占据极高的地位,尤其是水墨画,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著名的绘画大师毕加索曾评价他说,虽是只有水墨,却能从中窥见长河和游鱼。可见齐老水墨画构思之精巧,手法之生动。
他的画作中出现过的各类形象,无论是寿星、钟馗等神话人物,亦或是蝉、蜻蜓、鱼虾等小动物,都是在田间地头常常能听到看到的。是源于他作为一个农村孩子对自然最初也是最纯真的体验。他称红甲虫为“红娘子”,也是乡野间极淳朴的情趣。
白石老人的画作时至今日,也都成为收藏家的宝物。在各大拍卖行里头,他的画作更是屡创新高。齐白石的《山水12屏》就是当代国画记录的保持者,当年拍出了将近10亿的天价。然而,若论值钱,恐怕还要算这只小昆虫,它就是白石老人的《蝉》。这幅作品名为《蝉》,而其中也只画了一只蝉,然而这只蝉最后却卖了8个亿。可以说,这是书画历史上最贵的小昆虫了。齐白石画的《我最知鱼》也很简单,一条鱼也价值8000万,它们贵在哪里?


齐白石作画极讲究点、线、面的结合。他认为作画的诀窍,是要像,又不能太像。太像就是媚俗了,如若和被画的对象太不像呢又是在欺瞒欣赏者的眼睛。而他所臻于的这种绘画的妙趣,恰恰是难度极高的。
这要求能极好地把握方寸,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审美形式,这要求画者对于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而齐白石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因此,一幅作品甚至拍出了几亿的天价。
白石老人画蝉,蝉翼透明,清晰可见,何为薄如蝉翼,妙趣就在这里!


《白石老人自传》中说:“我又琢磨出一种精细画法,能够在画像的纱衣里,透出袍褂上的团龙花纹。人们都说,这是我的一项绝技。”目前尚未发现齐白石的早期肖像画上有这种绝技,但他所画的蝉,透过翅膀隐约可以看到蝉的肚子,正是这种绝技的表现。齐白石在工笔画技法的许多创新与运用是一般画家难以做到的。
然而这幅只有一只蝉的画,竟然卖了8个亿,还是遭遇了许多的争议。到底这只蝉有什么不一样,能让它卖出这样的高价?带着这个问题,许多专家对白石老人的几幅《蝉》画作品进行了更细致的研究。为了寻找细节,将作品放大来看,自然是司空见惯的做法。

放大后,这只蝉的每个细节都更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首先,这只蝉是居高临下的姿态,整幅画的“势”是动态的。其次,这只蝉的眼睛非常有神。尽管是水墨画,但是白石老人在作品中加入了工笔的技巧,让这只蝉的双眼带有明显的生气,俨然就是一只专注于夏日风景的鸣蝉。再者,蝉的身体也十分丰满。显然,这是一只壮年时期的鸣蝉,在白石老人的笔触下,鸣蝉的腹部、胸腔都在鼓动,身上的绒毛也清晰可见。当然,最让专家赞叹的,还是这只蝉的双翼。

蝉翼是世上最薄的东西了,如何刻画蝉翼,这才是体现画家功力的地方。在蝉翼上,白石老人将写实和写意做到了完美融合。蝉翼上的纹理,将工笔的刻画,丝丝入扣,十分逼真。再加上写意手段的渲染,蝉翼似乎是在振动的。伴随着鸣蝉鼓起的胸腔,这双微微翘起的蝉翼又呈现出似飞非飞的状态。总之,这只蝉经过白石老人的刻画,已经是一只活生生的鸣蝉了。它在树上畅快地鸣叫,而且它正打算乘风飞翔。尽管白石老人没有画下任何背景,但是所有的留白,却让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这应该就是水墨画的魅力吧。
总而言之,这幅《蝉》是白石老人综合了多方技巧的大成之作。其中有写意也有写实,有东方的水墨手法,也有西方的工笔技法,有白石老人的笔力特点,同时也有徐渭、朱耷、石涛、金农等人的风格神韵。白石老人的构图非常有特点,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再加上大篇幅的书法,更是超然卓绝,蔚为大家。白石老人曾说,他画小昆虫的目的是:“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这幅鸣蝉,当是白石老人昆虫作品的巅峰之作。当然,这幅作品取名《蝉》,实则也有“禅意”的内涵在里头。
难怪喜欢吹毛求疵的专家,在仔细了看了这只鸣蝉后,竟全都沉默了。他们大概也在感慨:“原来水墨画也可以画到此般境界。相较冷军的超写实作品,这只蝉在综合境界上,远胜了好几个档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