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海经》是中国夏禹时代所著。无论是地理学家还是历史学家,一致承认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地理著作。我们历代学者,也纷纷加以考证,但是它所讲的道理,很多得不到证实。大家把它当作神话故事或文学作品。这是由于我们只把目光放在国内的缘故。美国亨利埃特•默茨女士根据《山海经•大荒东经》所述,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她发现,《山海经•大荒东经》里描述的,完完全全是北美到南美的山山水水。她按照《山海经》上里程,按图索骥,都有着落。他们同《山海经》所记里程完全吻合。默茨女士认为,比起那些虚构的故事来,反更加令人拍案称奇。因此,她说:“对于那些4000年前就为白雪皑皑的峻峭山峰绘制地图的刚毅无畏的中国人,我们只能顶礼膜拜”。
韶华宝忠双先生和欧阳如水明先生著的《中华祖先拓荒美洲》(黑龙江出版社,1992年10月)一书,依据美国华盛顿国家地理学会1991年10月公布的在纽约州莫洽克河奥次顿哥村易洛魁保存着的《轩辕黄帝族酋长礼天祈年图》、《蛋尤风后归墟值夜扶桑图》等资料,从研究《山海经》入手,结合中外的出土文物,探索研究了中华祖先移民美洲、开拓美洲文明的这一世界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最有意义的重要课题。
作者认为,对于美洲大陆,中国人不是发现不发现的问题,而是拓殖垦荒数千年并创造美洲文明的问题。为此,作者从民族学、古文字学、语言学、天文学、民俗学、建筑学等多学科进行系统而综合的研究,重点探讨了炎帝氏族的夸父族支、黄帝氏族的轩辕·莫哈克族支、太昊少昊羲和氏族的扶桑族支和商殷族支,从北太平洋地区进入并开拓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的史迹,分析了美洲的玛雅文明、印第安文化、米斯特克文明、阿斯特克文明等与中国远祖文化的血缘宗亲关系。
近十多年来,考古不断的新发现,早已将“非洲是人类的最早发源地”、“中国猿人是从非洲迁移过来的”等这些旧论点推翻了。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美洲印第安人和亚洲人的共同祖先4万年前曾生活在中国,中国是现代亚洲人和北美原住民的故乡。
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重建了距北京数公里的田园洞出土的克罗马农人的基因档案。把古人的基因片断同现代印第安人以及俄罗斯远东、中亚、朝鲜和太平洋波利尼西亚人的DNA进行了比较,其结果令人吃惊。原来,他们都有血缘关系!由此得出结论:正是
“中国”人是他们共同的祖先。
巫山猿人古化石的考古发现,余姚河姆渡水稻栽培遗址的发掘等等,都证实“华夏大地是人类起源地之一”。并且,国外的许多考古发现也证明了华夏祖先不只局限于黄河流域的活动。
1993年11月28日,《新民晚报》《博文》版刊登的一条《美洲印第安人祖籍在中国》消息说:“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道格拉·华莱士教授及其同事,在最近一次人类学协会上报告,认为现在活着的印第安人的部分DNA与亚洲、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上的土著人的DNA是相同的。
据华莱士教授考证,史前有两次从亚洲移往美洲的移民大浪潮。第一次发生在二万到四万年前的冰河时期。当时人们从西伯利亚经过冰冻的白令海峡而到达美洲。第二次浪潮发生在6000千年到1.2万年前,一些中国移民从中国的东北部南下越南,经过菲律宾到斐济群岛和夏威夷,然后再到北美。
美洲印第安人极像中国人,这是世界上共同议论的问题。为什么印第安人的建筑,同我们河南安阳出土的文物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印第安人的形象、体态同我们中国人极其相似?为什么墨西哥人的金字塔的造型同我们山东曲阜的少昊陵如出一辙?而在墨西哥出土的图腾,同我们各地出土的图腾又非常相似?

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
《中华祖先拓荒美洲》引欧阳文亮的文章说:“笔者童年在海外,与印第安人家庭同吃同住同学同游六年……彼此互称殷地安,自言中国人,确信美洲印第安就是中国殷商人和少昊、夸父等中华先人的衣胄。”
太平洋浩瀚万里,当年的中国人可以到美洲吗?能!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航海的民族,打开地图来看一看,从北部湾到渤海湾,我们的海岸线有数万里,生活在这么长的海岸线边上,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如果我们的祖先不熟悉海性,没有驾驭海的能力,那么他们吃什么呢?
根据历史考证,中华民族从夏代开始,就能制造船只,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就说夏代命九夷、狩大海、获大鱼。可见他们已经非常熟悉海上生活出没于风浪之中了。夏代人可去美洲,《山海经》的成果就是一大证明。
到了商代,海外事业有了更大发展。《诗经·商颂》中说:“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相土是殷商的十一代君主,据历史记载,当时他的势力已发展到了渤海湾。海外有截,截,照辞书的解释,是整齐、平整之意。把八个字联系起来,也就是把海外治理的平平整整。据翦伯赞先生的考证,这个“截”字,是地名,也是族名。截,就是山嵎,也就是现在的北美大陆西部的地方。根据这一考证,也就是当年相土的势力,已经扩展到了北美。
商代航海事业的发展,还可以从出土文物中得到证明。就在河南安阳小屯这个地方,发掘出的甲骨文片有16万片之多,绝大部分都是海龟,还有盛产于北婆罗洲喝马来半岛的巨龟龟甲、象骨和象牙。这些遗存,都反映了商代海上作业的规模,及其远驾的方向。
至于中国人怎样渡过太平洋,到美洲去的?首先是白令海峡,是亚美之间最理想的通道。白令海峡是俄国皇帝彼得派将军白令考察后才摸清情况的。这个海峡最窄处只有35公里,而且每年有半年时间处于冰冻期。因此它是亚美之间天然的通道桥梁。
在白令海峡边上,有一个阿留申群岛。阿留申群岛像一串珍珠镶嵌在亚美边境,从这个群岛上沿着太平洋黑潮暖流跳跃前进,无疑是一条通路。
我们中国人历来把出洋叫做漂洋过海,这个“漂”字是大有讲究的,因为在机器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海上的来往大都靠风力。据《中国航海史》介绍,古代先民从山东半岛渡过渤海到达朝鲜半岛南端再借右旋环流航运到日本北部出云地区,趁北太平洋暖流东航的。这条海流在北纬35°左右,常年为西风带。东流,顺风顺水,海流速度为每天25海里左右。一直可漂到北美西海岸。当时我国沿海各民族肯定是掌握这一规律的。
1852年,美籍华人乔治休就曾从广东偕数人驾小艇8艘,沿着黑潮漂至加利福尼亚州,他同他所乘坐的小艇照片,被保留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博物馆里。
如果有人认为他们借助了现代技术,那么在2010年太平洋上波利尼西亚群岛一些自认为是中国人后裔的勇士,为了证明他们是中国人的后裔,不借助于任何现代技术,就用一只独木舟,白天靠太阳晚上着星星来辨识方向,靠着风力和洋流作为动力。靠着原始的捕捞方式作为食物供给,经历4个月,飘洋万里,成功的于中国福建沿海海滩登陆,当这个叫易立亚勇士跨上中国土地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回家了”!
以上证明了在技术上,早期的中国人是足可以到达美洲的。
商代的造船业已经有高度发展,人们要不断向沿海推进,就非得造船不可。据历史记载,由姜太公指挥的那场灭商之战,一夜之间,800诸侯、300兵车、3000虎贲,4.5万甲士渡过黄河,直扑牧野,仅用了47条船,可见当时船舶的大小和载重量。
在中国的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向美洲移民,便发生在殷商末年。
当年,周武王姬发用姜子牙为帅,联合当时的800诸侯,渡过黄河,进攻商纣,但当时纣王军队的主力,有攸喜侯和摩虞侯率领,在山东到江南一带与九夷作战,商纣王临时组织了70万奴隶军,与西周对抗,但奴隶军临阵倒戈,商纣王兵败身死,商朝灭亡。这时,在东方作战的商王军队,既无法回到家乡,也不愿投降新主,于是他们选择了逃亡。
向哪里逃亡呢?“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既然他们的祖先可以到海外去作一番事业,他们怎么不能呢?于是,一幕历史上空前的大移民,便从太平洋的这一边到太平洋的那一边,威武雄壮、惊心动魄的开始了。
根据《中华祖先拓荒美洲》一书的考证,当时被西周军队阻隔在东方的10万商军,连同15万眷属、奴隶,浮海东渡,去寻找新的出路。书中说,将25万殷商军民和东夷百姓分25个部族,分5路行动,每路中都有方夷舟师,每五族由一个王族率领。这五个王族即飞鹰族、飞虎族、飞蛇族、飞龙族、鸟兔族……为行动方便,分别由攸喜候和摩候率领泛海。
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逃亡,也是世界历史上空前的大移民。他们老少相携,患难与共,在茫茫的海上,舍死忘生,奋勇前进,他们不可能全部到达,但是他们终于到达了,新生了,写下了人类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这批殷商军民在美洲登陆后,他们在扶桑日出国(近日的墨西哥),按照故都安阳的格局,重建了一个国家。把新都边上的那条河叫做洹河,与家乡的安阳河比美。推攸候喜为最高君长。后来因为地震,迁到智利的安第斯山中建立殷家(印加INCA)王国;另一部分登陆的殷民,则在秘鲁北部建立了摩虞侯王国。他们在异地重建了国家之后,认为故国之情不可忘,于是规定每人见面时必互称“殷地安”,就是家乡好的意思。
这批漂洋过海的中国人,他们带去了东方的文明,成为了印第安人的祖先。他们为后来的玛雅文明、印加文明打下了基础。1492年,哥伦布到达了巴哈马群岛,他听到当地人互称殷地安,还以为到达了印度,闹出了大笑话。
总而言之,当哥伦布到达美洲之时,中国的殷地安人(也就是殷都所在地安阳)已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作息了2500多年。他们传播着中国的文化,过着和平的生活。只是后来西方殖民者到达美洲之后,才改变了殷地安人的命运。
据英国媒体报道:美国考古学家近日在新墨西哥州、加州和亚利桑那州的多个岩壁上发现了商朝甲骨文。因为文字篆刻时间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早了2800多年,因此他认为有可能是商朝人最先发现了美洲大陆。

发现甲骨文的地点

刻在石头上的甲骨文

甲骨文图案

甲骨文显示“回”字
在墨西哥奥尔梅克发掘出的16个玉雕和6个刻有汉字的玉圭,玉圭上的汉字现已被破译出来,第一块上刻有“俎娀茧翟”。茧翟是有娀氏的长女,殷商的祖先。
第二块上刻有“妣辛”,帝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也是殷商的一位祖先。
第三块上刻有“亚俎司多月,蚩尤多,瞒,并”,是祭祀少昊,尤,先祖多妇,相士和王亥等人的。
第四块上刻有“十二示土”,土即社,“十二示社”是殷商祭祖的制度。

文物出土现场
而他们的陶器还有建筑风格,都有大量的与中国殷商时期类似。在印第安人的传说中,也有很多他们自认为是中国后裔的传说,比如美国康州印第安人的酋长朱蒂。贝尔就直言不讳的告诉中国人,她是中国人的后裔,因为他的祖母一直就是这样告诉她的!
1983年北京大学邹衡教授到美洲讲学,在会上,一位当地的印第安人就亲切的对他说,他们也是来自中国,而且是“殷人”。邹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说是汉人或者唐人,那印第安人告诉他,他们的祖上就一直这么传下来的!
大量的出土文物证明了美洲大陆曾经有过中国物品,因为这些出土物品中发现了类似甲骨文、金文的字符,1975年从加利福利亚海底捞出一个重达152公斤的石锚,经过年代鉴定已有3000年的历史,经过地质学家的鉴定,该石锚的质地和中国台湾的灰岩一样,而在中国也曾经出土了同样造型的石锚!
另外,在印第安人的语言中,很多发音都和中国话类似,比如你、我、他的发音与中国古语“宁”“伊”非常相近,比如管孩子也叫“娃”,比如称呼人发音“银”,还有把“花”称为“发”,称“河流”为“河”等等。看看现在印第安土著的照片,你会认为他们和中国人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