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2012-05-23 08:57:56)
标签:

长江源

冰川

高原生态

杨欣

图片展

长沙

杂谈

分类: 科学视野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今年3月9日—15日,“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在长沙月湖公园的湖南千年时间当代艺术中心举办。

    冰川的变化,江源地的亘古荒寒与壮美,一一在这里展现。图片展共展出50张图片,有国内著名NGO“绿色江河”创始人、会长杨欣拍摄的长江源冰川、可可西里画面,也有潇湘晨报湖湘地理记者马金辉6年中4次为三江源移民村40户家庭拍摄的全家福。

    50幅作品,一场生活、一个生命、一滴水,幸毋相忘。面对镜头下的这些画面,展览主办单位—潇湘晨报董事长龙博感言,这或许是能抵达的这个地球上最柔软、同时也是最容易被遗忘的地方,“这让我联想到,或许是上帝在放牧人类,我们的牧场在哪里?是过多地索取,还是真正地敬畏这个牧场?希望图片展能让人产生更多感叹,更多行动。”

    展览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环保志愿者和其他市民,一些外国朋友也到现场参观。

    一组连拍藏羚羊过马路的照片吸引了不少观展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一位老教授拿着相机一张一张地拍摄下来,他说,他想记录下这些资料,在课堂上说给学生听。

   “So nice!”看过图片后,在长沙生活的外教、西班牙人Daniel感叹,这次图片展让他近距离地接触到了长江源冰川,看到了大自然的美。

    随后进行的沙龙活动中,杨欣向大家展示了更多关于江源大地生态、可可西里野生动物和志愿者的照片。“在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时,也要保护大自然。”杨欣说,自己1993年在西藏时,两三天才看到一个骑自行车的,而现在每天都能看到许多骑车人,他希望游客能尊重野生动物,爱护大自然。

    现场还展示了格尔木医生、志愿者寒梅带来的14块马尼石。寒梅说,这是一个老牧民从长江源头捡来的,马尼石上刻有藏文的祝福语。

    杨欣(1963年5月13日—),毕业于重庆工业大学,现是一位环保人士,中国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会长。1986年漂流长江;1997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间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获得“2006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2007年拍摄、撰写、编著《中国长江》自然、人文图册;在青藏铁路建设和开通期间,他带领志愿者在长江源和可可西里开展了“藏羚羊种群数量和分布调查”、“青藏线垃圾调查”、“长江源冰川退缩监测”、“长江源生态人类学调查”、“青藏铁路列车环境宣传”等系列项目,并向青藏铁路建设单位和地方政府提交了加强与环境保护的一系列建议,几乎全被采纳。

    这个大胡子男人,为了保护长江源,赌上了自己的生命!感谢您—伟大的环保斗士!

    这是我至今看到过的关于拍摄宣传长江源头环保的最好图片。整理了一组图片展的照片,供博友欣赏。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展览在长沙月湖公园的湖南千年时间当代艺术中心举办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展览前言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著名环保工作者杨欣,这个大胡子男人,为了保护长江源,

赌上了自己的生命!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杨欣看着自己多年来的心血,一项更大的环保宣传正在孕育中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湖南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张丹丹宣布展览开幕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简短的开幕式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简短的开幕式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简短的开幕式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展览由《潇湘晨报湖湘地理》策办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藏野驴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冰凌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在水量补给不足和全球变暖等因素的影响下,正在加速消融的冰川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1986年,姜古迪如冰川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长江源冰川下的冰碛湖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冬日里的游牧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冰川融水汇聚的沱沱河上游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峡谷,风雪后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赛马会上的帐篷城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可可西里,荒原白骨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雪里森林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唐古拉山夕照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高山人家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性情暴躁的野牦牛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高原腹地,至今遇见人类依然警觉的藏羚羊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长江源大地的晨霭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九曲通天河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冬日牧场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沱沱河沿,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旧影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岗加曲巴冰川,冰舌退缩后留下的冰塔。在过去40年间,这座格拉丹东地区最大的现代冰川,退缩距离超过4000米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格拉丹东雪山东坡的岗加曲巴冰川,是该地区最大的现代冰川,因所处海拔较低,也是一条消融相对迅速的冰川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北起昆仑山脉,南山喜马拉雅山脉。西起喀喇昆仑山脉,东至横断山脉。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8.4%,被称为“世界屋脊”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唐古拉山,长江与怒江水系的分水岭。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蒙古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一群棕头鸥在沱沱河岸边垃圾堆中觅食。沱沱河沿历来盛产“第一”:万里长江第一桥、万里长江第一小学……只是正当人们乐道于此时,一项新的“第一”却被加冕——长江第一污染源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沱沱河,辫状河床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勤勉负重的妇人和牦牛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楚玛尔河大桥的冬季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随着人类在江源地区活动范围及密度的增加,原本长约400公里的藏羚羊南北迁徙通道被压缩至不足200米的距离,经常出现藏羚羊集群通过青藏公路的情景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藏羚羊集群通过青藏公路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来自长江源头的马尼石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马尼石上刻有藏文的祝福语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三位著名环保人士杨欣(左)、寒梅(中)、徐江雷(右)合影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西班牙朋友Daniel(右)参观图片展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一位老教授在认真拍照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幸毋相忘—长江源冰川及高原生态图片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紫荆花印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