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2012-03-04 18:17:21)
标签:

上堡古国

苗族起义

湖南绥宁

杂谈

分类: 图文博导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在远离都市的偏僻地区,有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村落。在那里,一些古老习俗、建筑造像、宗教信仰、历史遗迹,避开都市喧嚣,躲过灾害战火,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他们不是定格过去的博物馆,也并非历史名人的圣地,而是老百姓世世代代生息繁衍、耕织劳作的场所,是活的聚落。这些古村落被称为“记录历史的活化石”。一个古村落即是一个微缩的社会,对古村落的考察涉及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

    去年12月下旬,我与《潇湘晨报·湖湘地理》记者一道,来到湘西南绥宁等地,深入古苗疆的大山深处,探访千百年来在这里聚族而居的苗族古村落。

    在湘桂黔交界处,坐落着一处山环水复的秀美村庄,这里便是“上堡古国”所在地—绥宁县黄桑坪苗族乡上堡村。村子被青石古道隔成一个个“井”字,远望去像一个棋盘。棋盘坐落在九座小山的包围中,形成了一把巨椅,当地村民介绍说,这样的气象叫“神龟出山”,“神龟带九子,九子九成精”,代表祥和。

    很少有人知晓“上堡古国”,这个恬静纯美的山间小村,500多年前竟是当年苗族起义的政权中心所在。此处山高路险,南抵城步、西接通道,进可以到长沙、邵阳,退可以到广西,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起义首领选址在此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正统元年至天顺四年(1436—1460年),蒙能、李天保等人领导湘、黔、桂边界的苗民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在历史上,这一地区苗民起义次数众多,然而此次起义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久前所未有,共有三省18县五万人参与,历时24年,并且以上堡为中心首次建立了苗民政权,与明王朝分庭抗礼。领导人李天保将年号定为“武烈”,自封“武烈王”,并将苗疆划为“省”、“府”、“州”、“县”等行政单位。至今,黄桑坪一带的小孩子还会哼唱一首歌谣,“界溪省,巴流府,雪林州,赤板县,上堡有个金銮殿”。

    歌谣里所唱的“金銮殿”今日已不复存在,据上堡村原支书郑连吉介绍,解放后2000平方米的地基都分给村民建了民房,现在能看到的只是金銮殿的遗址。该殿建在村庄的西北角,也是全村的最高处。拾阶而上,发现脚下石板都雕有精美的花纹,可以想象当时金銮殿的华丽气派。沿石阶上去,只见一栋民宅静静伫立在当年金銮殿的遗址处,未曾看到砖瓦残垣。如果不是脚下严整的方形石板,人们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苗民政权的议事中心所在。

    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在上堡找到当年苗民起义的痕迹。在一处葱绿的草丛中,我们发现了当年起义苗民插起大旗的旗杆石。村口的老树下,有两块圆形、中间有孔的饼状石板,据说也是用来固定旗杆的。走到一户人家门口,村民热情地指着一棵不生枝叶的老树蔸,只见树牌上书“拴马树”,据说当年起义将领在此拴马,以至于树干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勒痕。老树随着年月生长,勒痕如今已有一人多高。我们在上堡村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很多青石板路的方砖上都有棋盘样的凹痕,据说这是一种叫做“同移山”的娱乐活动,取众人同心协力可以移动山川之意,在当时颇为流行。

    李天保等人起义后被朝廷出重兵镇压。为了纪念镇压的官兵,朝廷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忠勇祠。但是由于无人管理,当地苗民更不会主动修缮,忠勇祠倒塌后再未重建。如今,只剩刻着“忠勇祠”三字的石碑孤独矗立,其后长满了茂密的植物。在村子背后,有两座小山似的土包,和其他山体并不相连,上面也没有多少树木,当地人猜测,这有可能就是李天保的埋葬之地。

    尽管上堡村的民居大多仍是具有典型苗族特征的干栏式建筑,但在整体规划上与其他苗寨有所不同。由于上堡当年是作为政权中心而建,因此给排水系统、道路交通、防御设施等都有其独特之处。

    上堡村的供水沿袭了古人做法,从上游引水入宅,沿沟渠流入院落。在每家每户门前,都有半人高的院墙,全部由片状石头垒起,不需泥土黏附,却异常坚固,整个村子俨然像一座坚固的石头城,这显然也与当年的防御工事相关。时至今日,上堡村的房屋因战火毁坏已几经重建,但仍完整保留了最初的整体规划。

    上堡村如今居住着苗、侗、黎、傜四个民族的村民400余人。比起其他苗寨,这里的氏族性并不突出,因为村民基本上都是当年苗民起义军的后人,他们来自不同地方,姓氏也不同。虽不是一个传统的大家族,却也其乐融融。民族平等政策的实施,使得这一带人民安居乐业。

    群山无语,白云悠悠,明清两代的天空已然谢幕。在古国门前的石桥旁有一株树,它在这里等了500年,在简洁旷远的天空下,为每一位前来探访古国秘密的游客,讲述当年的腥风血雨,讲述昔日的繁荣与悲壮。没有只言片语的文字记载,鲜血染红的历史只能不屈地在民谣里鲜活。那一面旗杆石上飘扬的义旗,那一株拴马树道道环压的痕迹,无不昭示着这里曾经的辉煌。在上堡古国,人们至今仍然以苗歌的形式传诵祖先的英勇事迹,李天保的血性已经被炊烟升入天空,这里,已经淡然,恬静……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大山深处的上堡古村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上堡古村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上堡古村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上堡古村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原上堡古国的门楼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上堡古村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苗族吊脚楼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苗族干栏式建筑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立于村头的石碑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旗杆石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栓马树残干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金銮殿遗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忠勇祠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千年古榆树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千年古榆树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上堡古国——大山深处苗族历史的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