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用一点神奇催眠术》自序
(2010-07-06 23:39:44)
标签:
杂谈 |
分类: 催眠 |
自序
此刻,我在惠州南昆山小住,窗外,有溪声,有虫鸣,有初八的月亮,有天狼星,有昴宿星团,有猎户座大星云。
不由想起小时候,我喜欢在入夜后,搬一条长板凳到院子里,躺着看星星。
那时候,我的心里飞舞着银河、黑洞、超新星、红巨星、白矮星、中子星、虫洞、时光旅行、平行世界、大爆炸。每次去书店,就会被这一类书深深吸引。
一直到现在,我还是热情关注尖端物理学、宇宙学的发展。
宇宙是怎么创造的?灵魂是什么?我是怎么来的?这亘古的好奇心,那时候就显现出来了。
带着这份好奇心,我走进了心理学,走进了佛禅,然后,走进了催眠。
起初,我是单纯好奇,好奇人为什么会被催眠?被催眠的感觉是如何?
刚就读心理系时,我曾在日记上写着:「如果这四年能学会冥想与催眠,就值得了!」
很有趣,那时候我把冥想放在催眠之上。
整个大学、研究所阶段,我参加过不少修行活动、拜访过多位高僧大德,寒暑假住在庙里的时间比家里多,甚至还差点出家去了。
即使后来我已经初步学会催眠,也没有想到有一天催眠会成为我的事业。
当我成立催眠工作室之时,我心里还有被命运逼迫之感呢!
因为我自觉自己会的东西里面,催眠是最小的。
匆匆十年过去了,命运真是有趣,绕了一圈,我才知道我的使命在这儿。
我的特质是擅长把复杂的事物融会贯通之后,用简单的方式说清楚。
催眠这门学问一直笼罩在重重面纱之下,仿佛是神秘的,又仿佛是无稽之谈的,仿佛是江湖术士的把戏,又仿佛具有神奇的功效。
本书中,我把催眠放在「超个人心理学」的架构下来谈,唯有这样,才能充分显示催眠的深刻性、优越性与超越性,其或不然,就把催眠真的变小了。
同时,我要用一种简单、清楚、明白的方式,让读者知道催眠是什么,也能轻松上手,实际获得催眠的好处。
如今本书完成了,我有信心,任何人都能单单凭借这本书而踏入催眠之门。
我期待有一天,催眠变得毫无神秘可言,成为人人必备的基本能力,每一个人都能用催眠来自助助人,而且连小学生都会。
谢谢所有成就这本书的人。
廖阅鹏
2009.12.23
==================================================================================================
=================================================================================================
前一篇:我能相信前世催眠的见闻吗?
后一篇:成仙成佛两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