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持技术在酸碱滴定中的应用 ——溶液pH值的变化曲线

(2013-01-04 21:23:19)
标签:

杂谈

手持技术在酸碱滴定中的应用

                    ——溶液pH值的变化曲线

107012010025 化学教育 申延凤

【实验目的】

1. 通过手持技术加深对pH值变化滴定终点的理解

2. 感受手持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了解手持技术的特点

3. 能够比较手持技术和指示剂判断酸碱滴定终点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实验原理】

由于酸碱中和滴定的全过程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液中pH 的变化随着滴定过程的进行而发生变化,因此,溶液的pH 可以表征溶液中离子+ 的浓度。在滴定过程中,滴定剂与溶液中的被测离子反应生成水使溶液的pH 发生变化。因此,可通过滴定曲线上的突跃点来确定滴定终点。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手持技术仪器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器与pH传感器,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为学生深刻理解中和滴定提供了技术条件,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和滴定的实质是

H+ OH H2O。向酸或碱溶液中滴加碱或酸溶液,混合溶液pH 必然会发生变化。使用pH 传感器检测混合溶液在滴定过程中pH 的变化情况,并借助计算机以图像形式显示出来,即可得到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本实验操作简便、快捷、准确性高,因此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http://s5/mw690/61cc97f0gd2766a1dfbd4&690——溶液pH值的变化曲线" TITLE="手持技术在酸碱滴定中的应用 ——溶液pH值的变化曲线" />

【实验装置图】

http://s8/mw690/61cc97f0gd2766ee52467&690——溶液pH值的变化曲线" TITLE="手持技术在酸碱滴定中的应用 ——溶液pH值的变化曲线" />

【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计算机,数据采集器,pH 传感器,酸式滴定管50ml),磁力搅拌器烧杯50ml) 

药品:盐酸(0.05mol/L)、NaOH溶液(0.1mol/L)

【实验步骤】

1. 准确量取10.00ml 0.1mol/L NaOH溶液于50ml烧杯中

2. 安装好实验装置,开启磁力搅拌器,调节适当的搅拌速度

3. 打开数据采集器,将pH传感器连接到数据采集器的端口,然后设置数据采集器每十秒采集一个数据,一共采集一千个数据,采样样本总数为不连续

4. 打开酸式滴定管,调整适宜的滴定速度,滴定过程要保持匀速。

5. 进行测定,得到变化曲线,分析结果

【实验记录】

http://s16/mw690/61cc97f0gd2767281467f&690——溶液pH值的变化曲线" TITLE="手持技术在酸碱滴定中的应用 ——溶液pH值的变化曲线" />

http://s12/mw690/61cc97f0gd2767f3431fb&690——溶液pH值的变化曲线" TITLE="手持技术在酸碱滴定中的应用 ——溶液pH值的变化曲线" />



【实验收获】

    本次实验利用pH传感器,运用手持技术,研究了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趋势,从而判断出滴定终点,代替了传统的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实验得到的曲线趋势符合滴定的过程,但是突跃变化不够明显,而且得到的滴定终点与理论计算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讨论】1.本实验得到的曲线趋势符合滴定的过程, 较直观准确地展现了中和滴定过 程中的 pH 值变化。 2.不过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实验过程中因为没有经验,我们一开始把滴定 的速度调节得太慢,使得前段的 pH 变化比较平缓,后来我们把滴定速度稍微调 快了一点,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实验滴定终点的确认。 3.图中可以看出曲线并不是平滑的,而是有些小小的曲线变化,分析其原因 可能是实验滴定过程中,因为溶液完全搅拌到酸碱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而 pH 传感器比较敏感,在酸滴下来的瞬间测得了较低的 pH 值,酸碱中和后其值又暂 时略有升高。 4.在滴定快达到终点的时候,从图上可以看出 pH 值降低曲线略为平缓了一 点,分析其原因是此时溶液接近 40 毫升,其中的碱已经几乎完全被中和了,即 使搅拌也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在新一滴酸滴下来前测得的这一段比较平缓。
5.手持技术相对于传统滴定方法的优点: a.通过测量 pH 值的变化,更便捷更直观地,且是定量地展现了酸碱中和滴 定过程中的变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