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释放无需复杂化
标签:
高尔夫体育 |
分类: 高尔夫心得 |
一点新感想,随时记载,以免忘记,,。
有朋友来信说,迟缓释放到底如何而来?,,,?
我也不懂得怎样作才会作出来延迟释放,最近,经过尝试安藤博士的挥杆理念,似乎体会出来一些新的感觉,击球距离和稳度还有方向都有所见好,也许这个感觉就可以算是迟缓释放带来的?。感觉击球的力道还是靠足够长的击球区间的距离,从球的后方向目标方向的助跑时间越长击球效率越高,然而,如何才能做到尽可能长的击球区?,,经过这个三维立体非平面的挥杆理念的体验,感觉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尽可能长的击球区,这个区间的延长,其必要条件就是所说的延迟释放,而在安藤博士的挥杆理念里,确实没有特意强调这个延迟释放,现在可知,那是因为那个立体三维的非平面挥杆本身就带有着延迟释放的效果,说白了,是随之而来的效果性的东西,不是故意作出来的东西,这一点,在击球效果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此前,曾和一些球友探讨过,大体上貌似在追求手腕如何在作延迟释放动作,似乎用手臂的等待就可以实现延迟,这个做法也许很容易被想到,因为看到顶级职业的挥杆的照片,都会明显地看到手腕似乎很是延迟,然而,那些顶级职业到底是如何来运作他们的手腕来如何进行延迟释放的,恐怕没谁能够描述的清楚,即使是亲自实现了延迟释放的人,也未见的能说清楚是如何做出来的,至于怎样做出来的?拿出一个方法,不论是谁都能做出来的方法,这似乎真的不太现实,所以就变成了一个无据可循的动作,时而出来时而隐没,没有可重复性,也没有可再现性,而且,为了刻意地去作延迟释放,还造成身体受伤,肌腱拉伤等等问题,,。更需要探讨的是,靠手腕手臂来做出延迟释放的话,即使有一定的效果,想象一下,其方向性很难保障,且打击力度不会有太理想的力道,,。
这几天的体会,在安藤博士的挥杆理念中,如果说延迟释放也是一定存在的,那,它是来源于快速的转体(安藤挥杆理念的B面)和右侧的胳膊向下拽(安藤挥杆理念的A面)的综合效果的体现,非双手等待而带来的。
起码,安藤博士的挥杆理念,延迟释放很容易形成,其形成原理并不在手腕上的等待,,,,。

最近的练习右侧向下拽时的感觉(铁杆)

最近的练习击球瞬间的感觉(铁杆)

前一段的练习击球瞬间的感觉(1木)

前一段的练习击球后随着球杆而转体到最终姿势的感觉(1木)
有朋友来信说,迟缓释放到底如何而来?,,,?
起码,安藤博士的挥杆理念,延迟释放很容易形成,其形成原理并不在手腕上的等待,,,,。

最近的练习右侧向下拽时的感觉(铁杆)

最近的练习击球瞬间的感觉(铁杆)

前一段的练习击球瞬间的感觉(1木)

前一段的练习击球后随着球杆而转体到最终姿势的感觉(1木)
前一篇:久违的红梯5400码前后各39
后一篇:9铁方向距离最应稳定

加载中…